第15頁(第1/2 頁)
血浸《康熙字典》
但凡大部頭的書,都會牽連一些士人因字獲禍,《四庫全書》有,《康熙字典》也有。乾隆時期,江西的舉人王錫侯就因為改編《康熙字典》,編寫《字貫》,遭遇了殺身之禍。
《康熙字典》於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一月十三出版,總纂官是陳廷敬,此人頗得康熙皇帝的賞識。康熙曾經給他寫過&ot;春歸喬木濃陰茂,秋到黃花晚節香&ot;的楹聯。
陳廷敬原來的名字是陳敬,中間一個&ot;廷&ot;是因為&ot;才高一籌&ot;,殿試第一名,順治皇帝特別賜予的。因為才華橫溢,為官正直,陳廷敬從廷試那一刻開始就步步高昇。康熙四十二年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1710年,康熙皇帝命他與張玉書一起主持編纂一部字典,本來張玉書擔任總纂官,陳廷敬輔助,第二年,張玉書病逝,陳廷敬繼任總纂官。
王錫侯因善於考證字音字義,所以對《康熙字典》做了精深的研究,看多了,就發現《康熙字典》收字很多,但按照筆畫查字,使用者總是會查到字卻不能知其所有組詞用法,而且字與字之間沒有聯絡。於是他就想把讀音或意義相同、相近的字,匯集到一處編寫一部名為《字貫》的新字典,並很快出版了。
因仇家尋釁告發,江西巡撫海成上奏乾隆皇帝,建議革去王錫侯&ot;舉人&ot;頭銜作為懲罰。乾隆看到奏摺,初定為是妄行著書立說。然而待他翻看《字貫》後發現,王錫侯竟然把康熙、雍正、乾隆的名諱直書無所避諱,不禁勃然大怒,下諭說王錫侯罪不容誅,應該按照大逆不道的條例定罪。斬了王錫侯,就連王錫侯的兒子、孫子也一起被處決;江西巡撫海成,因上奏所擬刑罰太輕,替罪人說好話,也被治罪,判為斬監候,秋後處決;原江西布政使周克開、按察史馮廷丞等人因為看過《字貫》一書,卻沒能檢查出其中悖逆而被革職……上上下下牽連近百人。
殿版換酒喝
康熙中期在武英殿設立了修書處,這兒成了當時世界最大的編輯出版印刷中心。武英殿圖書不計成本只要精美,許多古籍乃至名著《紅樓夢》等,都出版於此。此處所出書稱作&ot;武英殿本&ot;,簡稱&ot;殿本&ot;。
那時木活字銅活字雖已普及,但是為了追求逼真的仿古效果,還是大量採用雕版技術,那版用棗木或梓木經蒸煮脫水工藝製成,造價非常昂貴。書出以後木版就收藏起來。年代多了,大殿周圍房間層次分明地藏滿了殿本版,皇帝常常派大員檢查,庫門封鎖,十分嚴密。
鹹豐以後,到處鬧著蓋園子、開洋務,武英殿漸漸破落下來。武英殿裡有一個實錄處,一群文人日夜輪流值班,隨時記錄朝廷大事。到了冬天,煤炭少,實錄處的官員凍得渾身哆嗦。竟然撬開了庫門,抽出殿版劈了燒爐子,還拿了殿版送給私營刻字店,換回來燒酒,大家圍著爐子喝燒酒!
第15節:清聖祖康熙篇(5)
偶然一次,當時在翰林院任職的張之洞來到了武英殿,看到如此珍貴的殿版,忙忙地起草奏章請旨說殿版不應該廢棄,應該量力再印古籍。有朋友聽說他要奏請這件事就連夜過府勸他說:&ot;你想掀起大獄嗎?那殿版早已星散零落,你這一奏,不知有多少頂帶、人頭要落地,這人你得罪得起嗎?&ot;張之洞低頭思索半天,又仰天長嘆一聲,只好作罷。
嚇煞人香碧螺春
康熙南巡遊玩時,每到一處名勝都見景題詩或題寫唐人詩句。陪同遊玩的江蘇巡撫宋犖見他興致頗高就請求說:&ot;臣家裡在西陂有一處房產,想請皇上御筆題兩個字。&ot;康熙笑著說:&ot;這兩個字可不好寫。&ot;但仍然書寫了二字賜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