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採訪(第2/2 頁)
和聶鑫不同,陳冰清見到姜玉樓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比她小几歲的弟弟。
他的容貌也許不夠英俊,但也稱得上俊秀。舉手投足之間也許不是風度翩翩,卻也是沉靜自若。
將近一米八的大個子放在京城也是極為出眾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那雙眼睛。
濃眉大眼?
是充滿智慧的深邃啊!
談笑間更是給她不卑不亢,進退自如的感覺,不會因為兩人來自《人日》就假意奉承。
在陳冰清得知他還寫過一部短篇小說,並且已經收錄於《當代》文學雜誌,將於今年七月發表後,在她心中的形象更加豐滿了。
相互介紹瞭解一番後,採訪正式開始了。
提問的是聶鑫,拿筆記錄的則是陳冰清。
聶鑫首先提問道:“姜玉樓同志,我就託大,叫你玉樓可好?”
“可以,您就叫我玉樓好了。”姜玉樓點頭道。
聶鑫哈哈一笑,道:“玉樓,你是怎麼走上文學創作這條路的?”
他在心裡已經在想了,答案要麼是喜愛文學創作,要麼是受到老師的影響。
可是,沒想到姜玉樓的回答卻是那麼出人意料。
姜玉樓沒有往自己的臉上貼金,而是誠實地回答道:“因為窮。”
“什麼?”聶鑫驚訝的看向眼前的年輕人。
不只是他,連陳冰清都停下了正在記錄的那隻手,看向姜玉樓的眼中滿是驚奇。
校長在一旁急得抓耳撓腮,真是的,姜同學怎麼能這麼回答。
這可是要上《人日》的,這個回答不夠正確啊!
姜玉樓憨厚的一笑,解釋道:“沒辦法,家裡太窮了,靠父母和哥哥種地根本供不起我讀書。”
於是,他給在場的幾人描述了一下在拿到稿酬之前,家裡人和他自己過得有多苦。
“那時候家裡還欠著外債,我在學校每天中午吃的是最便宜的菜,一個月都見不到葷腥,就連饅頭都吃的是黑饃饃,更別說白麵饅頭了。”
“也巧,某一天我看到《當代》徵文,就想著試試,沒想到還真成了。靠著那筆稿酬,我家的日子好過了不少,也堅定了我搞創作的決心。”
聶鑫沒想到這位小作家日子過的這麼苦,同時也明白了為什麼第一眼覺得對方是農民,直覺沒錯。
同時,他真正佩服起眼前的年輕人了。
在這麼困難的環境下,搞創作真的太不容易了,作品還能發表就更不容易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