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第2/3 頁)
上幾乎與地球相差無幾的、黑白的、球形的顯示屏,不是恰好可以將地球的地表面貌都一比一的展現出來麼?雖然只是以黑白與平面的形式,但這就像是一顆繪著潑墨畫的水晶球,另有一番藝術的味道不是?
正好,我攜帶的信靈石中,就儲存有全套的地球地貌掃描資訊。我試著將這些資訊先轉碼成平面圖形資訊,然後提取出來,透過四季輪盤的轉換,解調成一定強度的引力波訊號,最後施加在了這星球表面的整個矽化物晶層上。
果然,這矽化物晶層就像是液晶屏受電頻訊號施加一樣,晶格中無數的黑色物質隨著訊號的波動同步振動,並且都按照訊號的幅度停留在相應的位置上‐‐停留在晶格頂部的黑色物質,由於緊貼著晶格頂部的表面,自身的黑色顯露得十分明顯,因此該晶格看上去濃黑無比;而停留靠近晶格底部的,由於與晶格頂部表面隔了一定的空間,離晶格頂部的表面更遠,因此該晶格看上去便要灰淡一些‐‐無數訊號控制形成出的黑色濃度層次不同的晶格,按照各自的訊號,在晶層中組出了遼闊的黑白畫面,覆蓋了整個星球表面!
這個遠離地球的星球,就以這樣的方式,將地球地表的整體樣貌復現了出來,我用四季輪盤掃描覽視這整個過程,也不由微有些感慨‐‐在另一片茫茫星域中復刻地球,大概也算是向遠方傳播地球文明的行為吧!
當然,我做這件事,是把一切可能暴露太陽系坐標位置的資訊都刪除掉的,不會給任何其他可能存在的文明指路,不會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能夠根據我留下的資訊去尋找地球、攻擊地球!
……
完成此步後,我將探究的目光放到了另一個重要問題上‐‐既然這矽化物晶層是引敏材質的顯示屏,那麼,當初製造它的人,是打算用它接收哪裡的引力波訊號呢?又是為什麼有這種需求呢?
一般來說,普通的天體,即便是大型恆星所產生的引力波,強度都不算強,特別是經過遠距離傳播後,其強度更是微弱,根本不能影響到引敏物質,是做不了這顯示屏訊號源的。只有密度達到或接近黑洞那種程度的天體,才能產生出高強度的引力波,不過,這種高強度也要在一定的星際距離內才可維持住,如果距離太遠,比如與接收端隔了數千光年以上,那傳送到接收端時,強度也會變得微乎其微了!我之所以能在沒有高強度天然引力波源的情況下,獲取到一定強度的引力波,將地球地貌&l;掃描&r;到這顆星球上,只因為我本身是身處在這顆星球上,與它之間沒有星際距離相隔,只要透過動用四季輪盤內的巨量零點真空能,臨時製造微型的緻密壓縮點,就可以產生出強度勉強可用的引力波,若不是因為這樣,只需要一個同星系內相鄰星球的距離,就可將這種強度的引力波削弱到不可用,要知道,這種臨時製造的微型的緻密壓縮點,與黑洞那種巨型緻密天體不知差了多少個天文數量級,其產生的引力波強度,也就只相當於黑洞引力波傳播了數百光年後的強度!
所以,這顯示屏要想接收到引力波訊號,只能是接收緻密天體所發出的,並且最可能是本星域一千光年以內的天體!
然而,我用四季輪盤進行遠距掃描,卻並沒有在這一星際距離內發現有黑洞的存在。
這不由更讓我覺得有趣了,我知道,一般這種情況,都是因為想問題的時候,沒辦法將所有的資訊與因素都考慮到所致,導致有些可能性被自己遺漏掉。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更為細緻的去探查梳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