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華夏因何成為華夏?(第3/5 頁)
人口眾多,又剛剛經歷了統一戰爭,想必軍隊戰力並沒有腐化墮落,一旦進攻受挫,便會被推回海里,重演當年元朝故事。”
“陛下,此人即便是有大才,可畢竟不懂戰陣之事,若聽其言語而貿然興大兵伐日本,靖難四年天下早已疲敝,恐將引發民怨沸騰.”顧成再次開口。
只不過,這一次他沒說完就被朱棣打斷了。
“無妨,朕知曉你的意思。”
朱棣擺了擺手,淡淡地說道:“朕既已決定要對付日本,自然是要做好完全的準備的,而且朕在密信裡對你所說的,日本的金山銀山,對於大明未來開展海外貿易與大明寶鈔的更化,都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無論如何朕都是要對付日本的,但絕不是莽撞興兵。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這個道理朕還是懂的。”
朱棣坦承了自己征伐日本的計劃。
“第一步,自然是派以曹國公為主使的使團出使日本,探查金山銀山是否真的存在,同時瞭解日本彼時國內的廟堂、軍事、經濟等等情況;第二步就是重新拿回濟州島,並且肅清對馬島這個倭寇巢穴,以這兩個島為基礎,整訓軍隊,適應當地的氣候水土;第三步,派遣密使藉機挑動日本內亂,支援南朝的復國勢力,等到日本亂起來,再尋機佔領佐渡金山所在的島嶼,和石見銀山所在的日本‘中國’地區。”
這裡面要說的是,朱棣之所以說的是“拿回”濟州島,便是因為濟州島曾經是元朝的耽羅軍民總管府,主要目的是征伐日本和養馬,濟州島東面與日本的長崎縣隔海相對,是進攻日本的後勤基地,還是水師演習海戰的重要場所。
至於養馬則是耽羅自古產戰馬,是亞洲非常適合養馬的地方,水草豐滿、氣候適宜,元亡時,此島仍有戰馬二三萬匹。同時也承擔了流放囚犯的職責,比如陳友諒之子陳理、明玉珍之子明升、元朝皇族就流放至此。
大明雖然同意了《耽羅計稟表》,但李氏朝鮮跟高麗還不一樣,認不認之前的說法,完全在於大明的心意,而不在於朝鮮。
以李氏朝鮮對大明的“事大主義”國策,區區一個濟州島,李氏朝鮮是決計不敢違逆大明的。
顧成並非迂腐之輩,他只是處於總參謀長這個實際角色的固有慣性,見朱棣計劃的井井有條,基本所有方面都考慮到了,並非是一拍腦袋進行決策,所以稍稍放下心來。
但作為一個戎馬五十餘年的老軍人,顧成深知在這個時代進行跨海遠征所需要的驚人補給損耗,以及超高的組織能力,對大明來說是一種怎樣的考驗。
所以,顧成依舊保留了對征伐日本的反對態度。
畢竟,在座的各位,沒有人敢說自己真的瞭解日本這個國家。
而就在隔壁簡短交談的同時,這邊的講課也開始了。
朱高煦和李景隆,聽得都很認真。
對於李景隆來說,前往日本,來回估計得有數月時間.如果他能活著回來的話。
因此,這對於李景隆來說,就是姜星火在詔獄講的最後一節課。
最關鍵的是,課到聽時方恨少啊!
這節課關鍵就關鍵在,可以教他最需要的東西,也就關乎了他的身家性命。
而對於朱高煦呢,按照他的估計,可能只剩下多則七節,少則四五節課了。
在這之後,姜星火就將出獄,他們的身份,恐怕也很難繼續隱藏下去。
換言之,姜星火毫無保留地授課的時間,也就是這四到七節課了。
正因時間短暫,才分外珍惜。
“剛才所說《國運論》第二卷最開始要講的,便是‘地理決定論’。”
姜星火緩緩說道:“當然,我要首先說一個前提,那就是地理決定論,不代表地理決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