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三、奏對(第2/4 頁)
,他向崇禎要求陛見並獲得批准,為此他做了精心準備,在面見皇帝的時候,所論戰守方略層次分明,極具條理,崇禎大感滿意,將他提升為薊遼總督,隨後又任命為兵部尚書,加銜文經略。其升官之快,朝野側目,甚至還引發了其他朝臣的妒忌和彈劾。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盡此一身才學,輔左君王治平天下,是古代所有讀書人的終極夢想,此時此刻,梁廷棟就站在這個夢想的大門口。在精美莊嚴的乾清門前,他的袖中攜有順義遊擊衙門呈送兵部的捷報,午前接到這份收復遵化的捷報後,他沒有按常規的程式報送給內閣,而是找了司禮秉筆太監曹化淳,要求面見皇帝,親奏捷音。作為大明朝廷軍事部門的最高官員,他要用戰場勝利的喜訊報慰君王的知遇之恩。
曹化淳進內廷呈報求見的訊息,片刻功夫他便從宮門出來,身邊還跟了一個近侍太監,兩人引領梁廷棟進入乾清門,走東側的廊廡進到乾清宮的暖閣。
與清代不同,明朝大臣見皇帝,除朝儀和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外,平常是不需要下跪的,梁廷棟向崇禎長揖到地,從袖中取出捷報文書呈上,奏道:“臣部午前接到軍報,十七日夜順義遊擊將軍楊銘斬獲大捷,收復遵化……”
雖然已有曹化淳的事先告知,崇禎聽聞奏報仍是心中一陣激動,他接過文書,嚴肅地看了一遍,頷首說道:“順義營兵一日之內,連傳兩捷,忠勇著實可嘉——”
說到這裡,忽地面色一凝,又掃視一眼文書,狐疑問道:“昨夜收復失城,怎地今日午前便有捷報至京?且這文書並非來自行營,乃是順義遊擊衙門報來,此是何故?”
崇禎是一個細心而多疑的人,尤其是對一些事情的具體細節,往往是緇株必究。他曾經發現一份桉件的文書證據是先蓋的印,後寫的字,文字的墨跡在硃色的印痕之上,由此推翻了眾多大臣和監察官員參加的“九卿道會審”的判決。現在手中的這份捷報文書,他自然也很快發現了其中的疑點。
順義軍十七日夜收復遵化,訊息若是透過塘報系統傳遞,至少也要兩三天時間才能到京,就算是不走塘報,專程快馬加急送信,也不可能第二天午前就到達兵部,時間上說不通。崇禎現在還不知道楊銘的電臺通訊手段,在他心裡產生的第一感就是懷疑起這個捷報的真實性。
這個問題梁廷棟當然也考慮過,捷報文書拆封呈閱到他面前時,順義來人早已返回,否則他還想把人叫來當面問問怎麼回事。面對崇禎的疑問,他含笑答道:“陛下,他們應是出行攜帶了信鴿。”
不愧是大明億萬生民中智力水平最高的進士群體,皇帝的疑問就這麼輕描澹寫地被他一句話化解了,崇禎聞言哦了一聲,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信鴿通訊古已有之,就算是現代,各國軍隊也普遍飼養軍用信鴿,只是這種通訊手段相對來講不太方便和可靠,一般只用於很特殊的場合。明末的北京為防止後金間諜傳遞情報,還對民間養鴿作了專門規定,要求鴿子剪去翅膀上的部分羽毛,使其不能遠飛。
“過不了兩三日,薊州便會有塘報傳來,復城之戰的詳情便可知曉,陛下大可放心,不必多慮。”梁廷棟也沒把話說得太絕,還是給自己留了條後路。
崇禎頷首道:“這楊銘屢立奇功,十五日大破虜軍,陣斬一千八百餘級,昨又收復遵化,如此卓勞,應予嘉賞。”
“臣此番請求面聖,正有此意。”梁廷棟說道,“賞罰分明,乃治軍第一要義,臣領兵部,幸得將士用命,破虜克敵,立此大功,臣意將那楊銘升任參將,以激勵他再為朝廷拼死效力!”
“升任參將原無不可。”崇禎從御座起身,來回踱了幾步,眉頭微微皺起,“只是此人來歷,著實令人詫異,朕已讓錦衣衛妥為查訪,若無其他隱情,縱提副將又有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