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1/2 頁)
林偉成是&ot;頭&ot;,黃寶賢也是!
軍人出身的林偉成性情火暴,和他恰恰相反,溫良恭儉讓的黃寶賢就是一頭默默奉獻的老黃牛。
在美方眼中,林偉成是政府從軍方派來的,林偉成以國家大義為重,強令飛行員執行運送戰鬥裝備的命令,最後導致雙方發生強烈衝突。雖然後來在中美高層間緊急磋商後得到了解決,但一直和林偉成&ot;磕磕絆絆&ot;的合作讓美方實在難忍,於是,畢業於華盛頓財校、原&ot;中航&ot;業務主任黃寶賢被提拔為總經理。
和前任相比,黃寶賢性情平和,凡事都和美方商量解決。一黨獨裁之下的國民政
府是個不折不扣的官僚機構,而這種機構的顯著特徵就是效率低下,隨之產生腐敗。
據陳納德回憶,當他接受中國空軍顧問這個職務後,蔣介石馬上給他一張&ot;大額&ot;支票,並告訴他,此乃非工資而是用於政府間做事&ot;打點&ot;之用。(注六)此話足以把乾瘦的美國老頭聽得目瞪口呆。連身為國民政府最高統帥的委員長都要如此所為,其麾下可想而知。
邦德也嘆曰,和中國人交往不難,難的是和中國政府、交通部這些&ot;官府&ot;的&ot;交往&ot;。
黃寶賢到任後,這些現象不能說不存在,但所有對外(主要是政府部門)的協調、溝通,一經黃寶賢&ot;處理&ot;後,起碼單從&ot;外表&ot;看,要順和得多。
黃寶賢也非整日慈眉善目充當和稀泥的和事佬,當邦德把英國人即將關閉滇緬公路的訊息&ot;透露&ot;給他後,他馬上轉告國民政府交通部,為高層定奪尋找、開闢新航線贏得了時間。在中國的對外最後通道面臨關閉之時,也是他,找到邦德,協商開闢新航線的途徑、路線。同樣也是他,在面對交通部發來的緊急通令後,斬釘截鐵地立下&ot;軍令狀&ot;-開闢新航線是吾及&ot;中航&ot;之己任!
邦德經常在外,奔波在香港、重慶兩地,來往於中國、美國之間(未淪陷前,邦德的眷屬一直住在香港),每當邦德不在公司之時,黃寶賢把&ot;中航&ot;的一切工作處置得有條不紊。
採訪的老人說,如果不是後來生病,也許黃寶賢不會那麼早離開&ot;中航&ot;。
可以說,從1938年初黃寶賢被任命為&ot;中航&ot;總經理到1942年底離開,他的工作成就顯著。如果說邦德是一個救火隊的排頭兵,那麼黃寶賢就猶如一個承上啟下的接應二傳。國民政府、交通部和靠美方&ot;技術實力&ot;構成的&ot;中航&ot;公司都在黃寶賢的操持下合作得相得益彰。而他本人和邦德合作也相當不錯,如果把衝鋒在前的邦德喻為紅花,那麼黃寶賢就應該是一片踏實的綠葉。 邦德的報告寫得相當&ot;到位&ot;,蔣委員長滿意、宋子文滿意、交通部滿意、&ot;泛美&ot;總部滿意、&ot;中航&ot;公司中方高層也都滿意,看起來一切幾乎都是安排妥當。地面兩軍激戰正酣,急需大量軍需物資源源補充進來,如再沒有後勤保障,一路狂奔似的退卻也許還要再現。但話又說回來,只要航線開通,給養輸送到,也許真能像外交部長所說的那樣,給日本人來個絕地大反擊也並非不是可能之事。
航線確立了,&ot;中航&ot;高層都鬆了口氣,下一步就是等dc-3從地球那一端飛來,一俟飛機到來,航線將正式通航。
都沒閒著。
宋子文繼續在美國遊說,遊說軍方,希望他們同意,他不知透過什麼關係&ot;拉&ot;來能駕駛&ot;兩個發動機&ot;的飛行員從部隊中退役,以便到中國航空公司來,黃寶賢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