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第2/2 頁)
甚至超出了宗教本身。歷史學家這樣評價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活動,&ldo;蜜蜂本意是覓食,但它傳播了花粉&rdo;。傳教士與科學技術的關聯和基督教在華傳播是同步過程,許多傳教士是以科學作為傳教工具的。
西班牙人方濟各&iddot;沙勿略是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的先驅。1541年,沙勿略從里斯本出發到了印度和日本。在日本,他感到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很深,便決心訪問中國。在朋友的幫助下,沙勿略組織了一個赴中國的使團。1552年4月,他離開印度果阿前赴中國。但抵達馬六甲時,使團被扣,沙勿略的計劃失敗了。沙勿略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偷渡到中國,但也失敗了,年底,沙勿略染上瘧疾,不久便去世了,年僅46歲。沙勿略雖然未能進入中國傳教,但他的努力激勵著他的同道。在葡萄牙人搶佔澳門之後,耶穌會開始以此為據點,開始向中國內地滲透。
1582年,義大利人羅明堅經兩廣總督陳瑞的批准,第一個進入中國內地,居住在廣東肇慶天寧寺,開始傳教,並著手建立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個傳教根據地。羅明堅還在澳門的時候,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被耶穌會派到澳門,協助羅明堅共同開啟中國的傳教局面。此後,利瑪竇在中國寓居28年,為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發揮了重大作用。
萬曆十一年(1583年),羅明堅和利瑪竇來到廣東肇慶,並很快與肇慶知府拉上了關係,被批准擇地居住和修建教堂。利瑪竇公開展覽西方先進的機械製造產品和科技成果,如鐘錶、三稜鏡、聖母像、地圖等。他利用在義大利所學的知識,致力於製造天球儀、地球儀,成為西方先進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後來利瑪竇又在南昌、南京等地傳教遊歷十多年,結交了許多中國朋友,如徐光啟等人。萬曆皇帝對利瑪竇所進呈的自鳴鐘非常感興趣,甚至特地在皇宮內為自鳴鐘蓋了一座鐘樓。萬曆皇帝第一次看見那座高大的自鳴鐘時,鍾還沒有調好,就命令立刻召見神父們。傳教士們被允許在北京長期居住,明政府每隔四個月還給他們發一次津貼。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