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ldo;逃跑天子&rdo;圖復明日暮途窮成泡影‐‐南明桂王朱由榔
南明桂王朱由榔(1623~1662)是歷史上南明政權中稱帝最晚、堅持抗清時間最久的皇帝,同時也是南明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榔初封永明郡王,清順治三年(1646年)曾在廣東肇慶稱帝,年號永曆,故後世又稱他為永曆帝。
繼承皇統桂王朱由榔也有著顯赫一時的皇家血統:朱由榔的父親、桂恭王朱常瀛是明神宗朱翊鈞的第七個兒子,算起來,朱由榔還是崇禎帝朱由檢的堂弟。因此,從血緣上說,朱由榔是嫡正的皇系。正是有了這點&ldo;皇家血統&rdo;,朱由榔才能在以後的日子裡登上所謂的&ldo;九五之尊&rdo;。
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明末農民起義軍之一、張獻忠率領瞿式耜像的大西軍進軍湖南,桂恭王朱常瀛帶著第三子朱由楥逃到廣西梧州,第四子朱由榔卻被大西軍所俘,幸虧得到混入大西軍的明朝官吏保護,朱由榔才得以死裡逃生,到梧州與其父相聚。次年十一月,朱常瀛病故,由朱由楥掌管府事。
清順治二年(1645年),南明福王朱由崧的弘光朝廷滅亡,廣西巡撫瞿式耜有意擁戴朱由楥繼位。但當時南明的政治重心仍在東南,支派甚遠的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兄弟和黃道周等人的支援下捷足先登,由監國而稱帝。瞿式耜的願望不僅沒有實現,自己也因受朱聿鍵的猜忌而被調職。不久,朱由楥一病不起,朱由榔因此順理成章地當上了桂王。
不久,隆武帝朱聿鍵在汀州遇害的訊息傳到湖廣和廣東、廣西等地,在南明各地官紳中又一次引起極大的震動,皇室繼統問題再次提上日程。在大多數官紳心目中,桂王朱由榔是明神宗朱翊鈞子孫中當時剩下的唯一藩王,因而是最合適的人選。同時,雖然朱由榔生性懦弱,但卻&ldo;相貌堂堂&rdo;,據說很像其祖父明神宗朱翊鈞。父、兄的相繼去世,使他成為最有&ldo;資格&rdo;的朱明皇朝繼承人。不過,朱由榔對做皇帝的言談舉止卻一竅不通。湊巧太監王坤投入他的府中,懂得宮中&ldo;故事&rdo;,為其指點儀注,使他知道如何擺出皇帝的架勢,不至於出醜。
清順治三年(1646年)一月,明朝原兩廣總督丁魁楚與呂大器、陳子壯等人擁立朱由榔為監國,十一月十八日,丁魁楚、瞿式耜等人又擁戴朱由榔於肇慶稱帝,以次年為永曆元年。
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朱由榔為人懦弱寡斷,貪生怕死,遇事毫無主見,用人又不當,實在承擔不起中興重任,因此從稱帝之日起,便在逃亡中度日,人稱&ldo;逃跑天子&rdo;。
就在朱由榔稱帝之前,隆武帝朱聿鍵的弟弟朱聿已在廣州被大學士蘇觀生擁立,正式稱帝。在抗清的關鍵時刻,兩個南明政權卻不能團結一致,為爭所謂的正統地位而大動干戈,互相攻伐。但是,沒過幾天,就傳來了清軍佔領廣州、紹武政權覆亡的訊息。於是,朱由榔離開肇慶,經廣西逃往湖南。清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初一日,朱由榔到達梧州,仍恐不安全,又經平樂府逃到桂林。
永曆君臣的爭相逃竄,給清軍以可乘之機。二月間,清軍將領李成棟佔領梧州後,曾經派出一小股清軍跟蹤追至平樂府,進逼桂林。朱由榔依然故我,在四月間逃到了武岡。武岡守將劉承胤表面上保護朱由榔的安全,實際上是挾天子以自重。清順治四年(1647年)三月,清軍將領孔有德率軍向武岡進逼時,劉承胤向孔有德表示願意獻上朱由榔作進見禮。孔有德懷疑其中有詐,沒有立即答應。劉承胤為了表示自己真心投降,一面下令將武岡城門嚴密看管,防止朱由榔出逃;一面自己剃頭再次前往清軍營中接洽投降。
武岡城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