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三不原則(第2/2 頁)
自己就沒這經歷,李晉喬懶散,曾敏不在意,幾年前的李樂,一筆臭字走天下,還是換了個身份才好過來。
李樂拿起筆,找個了桌角,湊著燈光開始謄。
“不認識的字先給我看,別寫錯了。”
“哦,正好,這就有一個。”
李樂指著一個字,兩個口字下面一個禿寶蓋再加一個鬥。
曾昭儀伸頭認了,說道,“這個字念斝,音通賈,是一種酒器、禮器。廣口,口沿有一根或兩根柱,寬身,下有長的三足,四足。器身有圓形、方形兩種,有的有蓋,有的無蓋。”
老頭順手在一張白紙上畫了起來,“新石器晚期出現,最早作為烹煮食物使用,《詩經大雅行葦》有云,‘或獻或酢,洗爵奠斝。’《說文鬥部》記載,‘斝,玉爵也。夏曰盞,殷曰斝,周曰爵。’”
“後來演變為青銅製溫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禮時所用。商代後定為王使用酒杯,諸侯用爵,爵位一說,也是由此而來。”
李樂邊聽邊點頭,“這個裸禮怎麼寫,啥意思?”
“衣補旁加個果子的果,音通冠,祼禮就是古時祭祀祖先時候把酒灑在地上。”
“那不就是上墳時候用的?”
“那是簡化的形式。祼禮是有步驟和形制的,不是那麼簡單的。包括古時候祭祀天地、祖先、鬼神、亡靈都有相應的器具和步驟,吟唱、舞蹈。”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李樂想起來。
“禮有五經,莫重於祭。”老頭回了句,筆頭點點畫的圖,“先民祭祀器物,源於生活物品,後來材質變換,陶、青銅、瓷、玉,被賦予神性,有機會帶你看實物。”
“姥爺,咱家有麼?”李樂心裡一動。
“有什麼?”
“您有沒有收藏啊,什麼青銅器、官哥汝鈞定、青花之類的,還有撿漏。”
老頭白了李樂一眼,“知不知道考古行裡有個三不規矩?”
李樂搖頭。
“不收藏、不鑑定、不買賣。”
“我老師夏作銘先生,一輩子從殷墟到馬王堆到萬曆帝陵,所見珍寶無數,但是去世之後,家裡一件超過30年的物件都沒有。”
“是因為瓜田李下吧?”
“七分操守三分人心。”
聽到這話,李樂若是有所思,想到要是這些直接和國寶打交道的人搞起收藏和文物交易,我滴媽耶。
“買賣我能想到,連鑑定也不做?”
曾昭儀點點頭,“你得看什麼鑑定,為館藏的文物定級,為發掘出來的遺存定性,為民間收集來的古物,這種沒問題,但牽扯到有鑑定費用的那種,不能做。”
“退休了也不能做?”
往後幾十年裡,鑑寶節目裡那些什麼專家,好多都頂著原來單位的名頭,在電視裡侃侃而談,頗受民間搞收藏的群體吹捧。
“看個人吧,反正我是不做的,也不喜歡做得人。”
李樂感嘆道,“您倒是真純粹。”
“做哪一行不純粹,都做不好。行了,趕緊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