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5 頁)
店面在江東門大街的盛昌棧買賣往來最密切。
盛昌棧三位東主之一的李季玉,綽號稱鬧海夜叉,城外的混混與江上的好漢,對這位打起架來像魔鬼發威的李東主,印象深刻深懷戒心,如無絕對必要,最好避免和他動拳腳講理,以免吃虧上當,說不定頭破血流得在床上躺十天半月划不來。
江寧縣的可敬公人們(京城外分屬江寧上元兩縣管轄),全都知道他是一個不怎麼本份,為人四海,大事不犯小事不斷的混混型人物,不需留意提防,不必列管問題不大的年輕人。
這種人,普通得車載斗量,而且經常往外地採購,不值得留意提防。
盛昌棧專門供應江寧船行精製的手槳、大槳、櫓、篙、鉤篙,自己有設在三汊河鎮郊的工場,也承製海舶用的四丈長堅木大櫓,產品有口皆碑。
在達官貴人眼中,他這種無足輕重的下層階級平民,根本毫無地位,沒有人知道他是老幾。
以合法掩護非法,扮甚麼就得像甚麼。
回到京城,他在霍山的英雄形象便消失了。
在京城內外,佩刀攜劍不啻自尋死路,只能在衣內暗藏匕首小兵刃,和一些中小型暗器防身;在外地行走,尤其是偏僻的治安不良城鎮,佩刀劍防身保命是合法的。
盛昌有三位東主,錢森、孫林、李季玉。
東主通常不經管店務,自有各式執事人負責,東主出資金,執事人員出力,如非碰上重大事故,東主是不會出面處理善後的。
很多行業的東主是暗東,暗東通常是頗有地位的人,不想自貶身價,一旦列名工戶或商戶,以後休想享受上流人物的特權了。因此東主不在店棧出現,事極平常,左鄰右舍也不以為怪,經常出現反而不正常。
這天近午時分,他出現在清涼門外大街,頭上梳著懶人髻,青緊身直裰燈籠褲,腰帶纏了三匝,外表粗豪、驃悍,像打手護院,也流裡流氣狂放不羈,怎麼看也不像一個有身分地位的豪少。
跨入石城酒肆的店堂,他眉心緊鎖,若有所思,但腳下並沒停留。
石城酒肆有三間門面,左右食廳裝置等級不同。右面高階些,設有可以隔座的活動屏風,便於攜內眷或帶粉頭設席宴客的高階賓客。
大街南北向,南端銜接石城門大街,北端會合清涼門大街。從店門向南望,百餘步外便是宏偉的石城門。城門外大街兩側,便是瑰麗的教坊石城樓和謳歌樓,是金陵十六樓的兩座。
北面兩三里大街兩側,是清涼門外的清江樓和鼓腹樓。名義上,金陵十六樓由教坊司經管,大東主就是當今皇帝。粉頭歌妓,十之七八是罪臣們的妻女,永世不許她們翻身,死而後已。
其中有許多是洪武朝的貴戚功臣妻女,泰半已成了年老色衰的老娼婢,只等死了抬至清涼山下一埋了事。
有些進來時僅兩三歲,目下是十六樓的當紅歌舞妓;當然也有名門貴婦姿色欠佳,淪落為三等低階妓女。
永樂皇帝殺的臣下更多,大量補充十六樓的女人。那些罪名稍小的官吏妻女,可以免上雨花臺刑場,不分老少,全往十六樓裡送,讓她們痛苦屈辱地過一生,其實她們本身無罪.龍顏大怒下報復之酷,慘絕人寰。
可是,天下間人人都想做官。
右面的食廳連三進,食客盈廳,酒菜香四溢,人聲嘈雜。午膳時光,食客眾多理所當然。
他看到不陌生的人,因此心中犯疑。
店夥恭順地領了五位衣著光鮮的食客,正入廳往後進的雅座走。
看到背影,他便知道領先的兩個人是何方神聖。在京都,他是真正的超級地頭蛇,至少,他扮地方蛇鼠恰如其份。
如果成為眾所矚目的人物,活動範圍是有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