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第1/2 頁)
34.創業者光有激情和創新是不夠的,它需要很好的體系、制度,團隊以及良好的盈利模式。
註解:激情不會長久,思維不會長新,按規矩辦事最可靠。
35.賺錢模式越來越多說明你沒有模式。
註解:貪多嚼不爛。
36.我們的戰略規劃辦,是研究公司3~5年的發展戰略,不是研究公司10年、20年之後的發展戰略,我不知道公司是否能夠活過20年,如果誰要能夠說出20年之後華為做什麼話,我就可以論證:20年後人類將不吃糧食,改吃大糞,我的道理是……
註解:在迅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規劃和預測五年的發展,已經非常的困難,預測20年的人,可以成為未來學家,但絕不是在企業裡。
37.最優秀的模式往往是最簡單的東西。
註解:簡單的東西做到極致就是成功。
38.建一個公司的時候要考慮有好的價值才賣。如果一開始想到賣,你的路可能就走偏掉。
註解:目的不純,結果就會走樣。
39.任正非問人力資源部員工:「如果鄧小平到華為公司應聘,我們是否錄用?」
註解: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人/職的匹配,鄧小平不是不能用,但是先要考慮清楚用來幹什麼?
40.1999年,內地某副市長來華為考察參觀,在歡迎晚宴上,副市長問任正非:「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政府究竟應該幹些什麼?」任正非笑著回答到:「政府什麼也不要幹,政府只要把道路修好、把城市綠化好,就是對企業最大的幫助。」
註解:政府在轉變職能的過程中,可以多聽聽來自企業的意見。
41.人要有專注的東西,人一輩子走下去挑戰會更多,你天天換,我就怕了你。
註解:力量集中在一點上,水滴也能穿石。
42.先做人,再做事;小成靠智,大成靠德。如果你人做不好,做的事就不是人事。
註解: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要忘記,我們首先是個人。
43.有一次任正非對財務總監說:「你最近進步很大,從很差進步到了比較差」。
註解:質量管理大師戴明博士從日本回美國後,遭到美國企業界抨擊,指責戴明教會了日本人,增強了日本企業同美國的競爭能力。戴明博士解釋說:「我並沒有教日本企業任何東西,只是告訴他們一個道理,就是每天進步1%」。也就是持續改進。
44.我不要一流的創意三流的執行,我寧可要一流的執行三流的創意。
註解:創意是0,執行是1,縱使0再多,沒有1,也是徒勞。
45.一個領導者首先是做正確的事,其次才是正確地做事,這個順序不能顛倒。一個人要想辦法讓自己快樂,讓團隊快樂。每個組織成員都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所有人都認為你有問題,你就一定有問題。
註解:不光是領導,每一個人都應該這樣,先做正確的事,再正確地做事;工作其實也是生活,沒必要整天愁眉苦臉的,當你自己快樂的時候,也會給大家帶來快樂;有句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別人的眼裡,我們能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
46.愚蠢的人用嘴講話,聰明的人用腦子講話,智慧的人用心講話或者說用行動講話。能反映一個人本質的是那些小動作,小動作太多就會讓人不信任。
註解:言談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很多特點,所謂禍從口出
47.華為一新員工,剛到華為時,就公司的經營戰略問題,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任正非批覆:「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