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第1/3 頁)
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以及35個全球前50強的運營商;在海外市場設立了20個地區部,100多個分支機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美國達拉斯及矽谷、印度班加羅爾、俄羅斯莫斯科,以及中國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漢等地設立了研發機構,透過跨文化團隊合作,實施全球非同步研發戰略。
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涵蓋移動(hsdpa/wcda/ed/gprs/gs,cda2000 1xev-do/cda2000 1x,td-scda和wiax)、核心網(is,obile ftswitch, ngn)、網路(fttx, xdsl,光網路,路由器和lan switch)、電信增值業務(,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終端(uts/cda)等領域。
華為2008年提交了1737項pct國際專利申請,超過了第二大國際專利申請大戶松下(日本)的1729項,和皇家飛利浦電子有限公司(荷蘭)的1551項。這已經是華為連續6年蟬聯中國企業專利申請數量第一,其所申請的專利絕大部分為發明專利,連續3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第一。截至2008年12月底,華為累計申請專利35773件。而華為獲得的國內外大獎更是無以數計。
華為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話語權也在上升:華為加入了83個國際標準組織,如itu、3gpp、3gpp2、oa、etsi和it (142,002,143%)f等。在過去的幾年裡,在光纖傳輸、接入網路、下一代網路、ipqos和安全領域,華為已經提交了800多篇提案。在過去的4年裡,華為也已經成為3gpp和3gpp2的積極參與者,並在核心網路、業務應用和無線接入領域提出了1500多項提案。
華為擔任itu-t sg11組副主席、3gpp sa5主席、ran2/ct3副主席、3gpp2tsg-c wg2/wg3副主席、tsg-a wg2副主席、itu-r wp8f技術組主席、oa gs/dpoc副主席、ieee cag board成員等職位。
在參與該些國際標準組織的標準制定中,僅2008年,華為共提交了4100多項提案,並就光纖傳輸、接入網路、下一代網路等領域,提交了1300多篇提案;在核心網路、業務應用和無線接入領域提出了2800多項提案。
而華為做到這些,竟然完全沒有用到大規模的併購,且它的這一充滿傳奇色彩的成功,發生在一個機會主義盛行的大環境中。這些經歷,無疑開始激勵一批有雄心的企業投資研發並藉此角逐於強敵環伺的全球市場的信心,並提供了一個楷模,而未來這種楷模作用還將不斷增強。
所有這一切,離開了任正非幾乎是不可能的,他是一個少有的同時具備卓越戰略眼光、偏執狂般執行力與商業雄心的企業家———但他至今仍在刻意保持與媒體和大眾的距離,使自己始終像一個謎。
近年來,華為的新聞不斷。收購「宿敵」港灣,任正非結束了與李一男之間長達數年的「父子之戰」;創造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合資公司華為3,又以882億美元的高價將手中的49%股份套現;華為在歐美主流電信市場也屢有斬獲。
僅僅依靠這些,65歲的任正非就足以成為中國最有「成就」感的企業家之一。但華為最終能否成長為一家基業長青的公司,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主流市場獲得更大的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由於全球電信裝置市場的重組和競爭的加劇,成本的優勢可能會越來越小,而利潤也會越來越薄,華為需要在最困難的日子到來之前實現轉型。
據說,任正非現在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