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2/3 頁)
演張先猷,平日為人低調,身無長物。沒有固定住房,寄居在市話劇團宿舍。地震時,有人聽見他撕心裂肺一聲叫喊,就再無聲息。留下一個孤兒,幾個老同志準備共同撫養。後來,孩子遠在上海的叔叔,把他領走。張先猷才思敏捷,彪炳手眼,推動京劇革新,功不可沒。扮演楊大娘的閆俊英,也在地震中遇難。她專功老生,頗有造詣。為了《節振國》這個戲,改演老旦。給人留下膾炙人口的大段唱腔。她的愛人凌雲霄,博識多藝,聰慧靈快。是《節》劇初稿的導演。那時在藝校,春風得意。也陪她一同去了另一個世界。有&ldo;活濱田&rdo;之稱的鄧玉崢,演技熟稔,善於刻畫人物,每當人們哼唱&ldo;節振國節振國飛簷走壁,遊擊隊遊擊隊專打遊擊&rdo;的時候,他塑造的舞臺形象就會閃現在眼前。他同樣沒能躲過那場滅頂之災。丑角演員任正春,他扮演的叛徒夏連鳳,入木三分。他的罹難帶走了一身精湛的技藝,令人十分惋惜。著名老藝人周杰英,他是徐榮奎的老師,劇團最早的臺柱子。《節》劇中,他扮演老礦工馮老順,他的死,帶走京劇的&ldo;萬寶全書&rdo;。名鼓師王久山,也離我們而去。他留下的兩面鑼曲牌,極富創造性,成為京劇打擊樂之經典。俊異獨絕的老美工師馬述銘,震亡在他家門口。他為《節》劇巧手製作的活天輪,被北京專家譽為&ldo;會說話的道具&rdo;。地震發生時,金鴻森被埋在廢墟里。他不斷呼喊:&ldo;我叫金鴻森,楊小霖就是我演的。快救我出去,我還要繼續演……&rdo;可是,廢墟上預製板犬牙交錯,無法營救。幾個小時過去,他的聲音漸漸微弱,直到消失。人們眼睜睜地望著瓦礫堆,默默無語。最叫人動心和震撼的是,兩個青年女演員,一個叫樊寶珠,一個叫王惠英。她們同時壓在一個千斤預製板的兩端。沒有吊車,只能用撬棍。撬動一端,全部重量將壓在對方身上。兩個好姐妹,爭著要把生的希望留給對方。兩人唱起《紅色娘子軍》中的唱段&ldo;我是打不死的吳瓊花……&rdo;等到人們找來救援工具,她們已悄悄閉上了眼睛。那時,劇團的書記、團長都沒有下落(後來知道書記震亡了,一個副團長亦罹難,另一個副團長重傷後轉往外地),我從瓦礫中被救出,眼前沒有房屋,沒有街道,一望無際的斷壁頹垣。多方打聽同志們的訊息,杳若煙雲。不久,我出差到石家莊,在一家醫院裡找到另一個副團長宋躍田。他已截癱,生命垂危,不久死在醫院裡。一天,劇團忽然接到一個通知,叫我們到車站去領崇松啟的骨灰。崇松啟是著名樂師,曾為梅蘭芳伴奏,技藝精深。他砸傷後轉到外地,不治而亡。又過了一些日子,見到從海興縣治傷歸來的耿苓秋,她骨盆被砸壞。面對滿目瘡痍的唐山,談起劇團的悲慘遭遇,不禁潸然流涕。
京劇《節振國》浴血昨天(2)
連載:唐山大地震親歷記 作者:馮驥才,陳建功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1976年10月,&ldo;四人幫&rdo;折戟沉沙。人們奔走相告。然而,這時的唐山京劇團,已零落不堪。&ldo;四梁四柱&rdo;傾塌,行當不全。戲箱早在&ldo;文革&rdo;初期付之一炬。人們蜷縮在簡易棚裡,心事重重。什麼也不能幹,劇團百廢待興。一天,市委宣傳部的領導同志,把大家集中到一間木板房,要為我們放映《節振國》的影片。彷彿進入神聖的殿堂,屋子裡鴉雀無聲。氣氛十分肅穆。影片開始放映,聽著熟悉的樂曲,望著一個個共同戰鬥過的同志,淚水在眼眶裡轉,屏住呼吸,默默無語。每當鑼聲一擊,彷彿敲在人們心上。同志們垂下頭,不忍看下去。倏然聽到有人抽泣,霎時屋裡哭成一片。小小的木板房,怎能容下著巨大的悲痛!&ldo;34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