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5 頁)
大汗。
十幾個韃子眼見獵物被三人三騎救走,又抽出弓箭準備遠端射殺,大地突然間顫抖了起來,沒等他們反應過來發生了何時,只見數百騎兵突然出現在山包頂部,然後又一擁而下,馬蹄叩地聲勢之大,震得人心驚膽寒。
這隊騎兵正是陸九的左營,按照常理,300騎兵無論如何也達不到這種聲勢,但他們勝在出現的突然性,給了那十幾個韃子無可比擬的震懾。
片刻功夫,人馬俱至,十幾個人竟呆在當場幾乎沒半點還手之力,任憑強大的終極力將他們撞飛,撞的骨斷筋折。
直到此時,河口處的大隊清軍才意識到他們遭遇到了明軍騎兵,上百甲兵立即展開戰鬥陣型。
劫掠而來的百姓一個挨一個被麻繩穿串般捆的結結實實,只要一個人有所動做,串連的幾個人都得跟著一起動,想跑更是難上加難。看到有人截擊清軍,興奮與欣喜在人群中暗暗醞釀湧動。
陸九自然不會讓自己的騎兵左營去衝擊列陣而來的韃子甲兵,而是繞了一個圈子之後返回山包頂部,斜插到已經排成三列橫隊的右營左翼。
600人馬全部埋伏在山包的反斜面之上,山坡下的清軍仰頭望去,看不到一個明朝士兵,小心翼翼的向前推進,卻沒有射來一支羽箭。
張石頭一臉的戒備,緊盯著山坡頂部。
“教習,咱們暴露了,該怎麼辦,打還是不打?”
李信既然選擇了主動暴露就萬萬沒有逃走的道理,不但要打,還要讓韃子知道疼。
“自然要打,只等韃子衝了下來便開火!”
“一旦打起來,鐵燈盞巡檢司怕是偷襲不成……”
李信笑道:“石頭你真該好好看看那長長的清軍隊伍裡都是什麼,不正是咱們需要的棉衣和糧食嗎?何必捨近求遠!”
在發現這支清軍隊伍押運的都是人畜財貨後,李信便有了趁火打劫的想法,現在唯一不確定的是押送的清軍究竟有多少人馬,步兵幾何,騎兵幾何。
他知道,只要自己將陸九的騎兵在對面山坡上晃一圈,清軍必然會追擊而來,將其消滅而後快否則如何能保證漫長押運道路上平安無事?
但列陣而來的清軍甲兵規模並不大,不過300人上下,是以張石頭並不甚緊張。他擔憂的是這300人之後的大股清軍,該如何對付?萬一被對方圍殲豈不是得不償失?
李信的判斷卻正好與張石頭相反,無論是前世在史料中瞭解,還是據他的觀察,清軍在押運人畜財貨時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依附於大軍緊隨其後,如此雖然安全,卻會拖累大軍的前進速度。二是僅派遣少量精銳負責押運,如此以來既不會扯大軍的後腿,又能獨立行動。
而在清軍控制範圍內沒有大規模明朝軍隊的前提下,清軍通常會選擇第二種方案。如果真如此,這支看似龐大的隊伍中真正的戰鬥部隊不會超過1000人。
李信正是吃準了這一點,才會搶先行動。
而山包另一側的清軍亦是信心百倍,絲毫沒把明軍可能的埋伏放在眼裡。自打破關入塞以來,幾乎百戰百勝,明軍在他們面前如土雞瓦狗一般,久而久之一種天然的自信油然而生,到了此時此地,隨便一個佐領帶著幾百人就敢和追著以千計,以萬計的明軍隊伍滿地跑。
清軍爬坡的速度似乎遠比想象中要慢了許多,張石頭對李信因何將右營設定於反斜面頗為不解。
“教習,將橫佇列陣於坡頂之上,居高臨下豈不是更好?”
李信呵呵一笑,這種佈陣方法可不是他首創,當年率領英俊戰勝拿破崙的惠靈頓便在與法軍縱隊對戰時,經常將英軍的線列步兵置於山坡的反斜面之上。
使用此種戰術一來不會將自身隊伍暴露在敵人的視野之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