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第1/2 頁)
政策繼續發展農民鬥爭,他們和其他地方的中共同志一樣,是革命的空想主義者,是群眾運
動的愛好者。他們擁護所謂國共合作,支援唐生智在湖南的統治,但似乎絕未想到,農運既
然動搖了唐生智在湖南的統治基礎,將會產生一些甚麼樣的後果,他們既沒有取唐生智而代
之的意圖,也缺乏萬一唐生智或者他們的部下以武力反對農運,又須如何應付的預計。只是
在那裡沾沾自喜,以為自己人多勢大,認為反對者決不敢輕舉妄動。
湖南農協並無武裝鬥爭的準備。它雖擁有以萬計的挨戶團,以十萬計的梭鏢隊,但武器
落後,組織也不符合軍事需要。農民武裝本是富於地方性的,當時湖南一般農協的工作者,
只著眼於利用這些單薄的武裝來保衛他本鄉本土的農協,無論在物質基礎上或訓練指揮上,
都沒有形成戰鬥部隊的打算。中共湖南區委也不重視強化農民武裝的工作,沒有盡力動員軍
事同志去掌握這些農民武裝和形成有效的指揮系統。所以後來在中共內部檢討工作時,湖南
農協的工作,常受到以下的批評:&ldo;鬥爭確是激進的,武裝準備卻是落後的。&rdo;
這個擁有全省人口半數以上的農協所掀起的驚天動地的農民運動,竟受到了駐守長沙的
許克祥團長所轄約一千槍桿發動的馬日事變的打擊,就開始土崩瓦解了。這股農運激流在湖
南象山洪暴發似的奔騰而來,轉瞬之間又頓告消沉,其間的因果關係,實非偶然。中共從這
個慘痛經驗中,學習了&ldo;唯有武力才能對付武力&rdo;的教訓。所以中共此後銳意建立紅軍,堅
持遊擊戰爭政策,而湖南和其他各省的農運基礎,也就轉化為後來遊擊戰爭的基礎了。
1見陳獨秀先生作《克林德碑》載《新青年》第五卷第五期,第四四九頁至四五八頁。
2農民運動決議等全文見《蘇聯陰謀文證彙編》第二冊,中國共產黨類第九十六頁至一一五頁。
3詳細數字見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編輯出版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農民運動》,第二
五八頁至二六二頁。
4見前書第十八頁。
5見毛著《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毛澤東選集》第十八頁,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版。
6這是中國共產黨湖南區第六次代表大會(一九二六年)宣言宣告決定的(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
期的農民運動》,第三二三頁)。
7湖南周圍各省的農運不若湖南的發達,可從鄰近幾省參加農協的農民數量看出一個輪廓。依據農政部
一九二七年六月調查編制的全國農民協會會員統計,全國會員的總數是九,一五三,〇九三人,而湖南一省
有四,五一七,一四〇人,再加上湖北的二,五〇二,六〇〇人,已佔總數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廣東只有
七十萬人,江西只有三十八萬二千六百十七人,廣西只有八千一百四十四人,其他可見一斑了。
8全國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是一九二七年五月在武漢舉行的。
9關於開除劉嶽峙國民黨籍一案的經過,李銳作《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湖南農民運動》(見注三
85/185
----------------------- pa 237-----------------------
《我的回憶》第二冊
引同書第二八六頁‐二八七頁)一文所記,雖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