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頁)
接下來是製作最困難,最能提現匠人水平的部分:製作竿梢。
竿梢採用六到七年的上等竹種為原材料。
碗口粗的一段竹子,能用來作竿梢使用的僅是背陽的一小塊面積,通常直徑在十八公分左右的一段竹材,經過加工後,最多隻能製作成二到四支的竿梢。
製作作竿梢時,首先得將竹子剖切成四方型的棒狀後,再使用專門的刀具一支一支削製成竹片。
每一套削出的竹片都一模一樣,就像像桔子瓣一樣,可以拼成一個整體。
四片或者六片竹片用特殊膠水粘在一起後,能形成一支完美的竿稍,再進行刨削使之完美。
在刨削的過程中調整角度及走向,使竿稍的調性完美的配合全部竿體。
此項工序是制竿中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一道。全憑豐富的經驗和熟練的技法。
然後是上漆。
其工藝完全保持傳統的手工漆法——「拭式」漆法。
「拭式」漆法就是先用手指將漆均勻地塗在竿體上後,用專用布料輕輕地拭擦,以此給竿體表面覆上一層薄薄的漆層。
經自然乾燥後再用不同目數的水砂紙反覆打磨擦拭後再次上漆拭擦。
過上五六遍的底漆之後,再使用精度更高的光漆進行十數道的拭擦上漆。
竿子在每次上漆之後都須放到專門的「漆室」內自然晾乾。漆室一般微長度為兩米,寬高均為六十公分左右的帶孔木箱。
此類漆與普通塗料的硬化方式完全相異。
普通油漆是透過塗料中內含溶劑的自然蒸發後硬化乾燥,而這類漆則是利用與空氣中水分的化學反應乾燥成形,並且在特定的溫度和高濕度的情況下方能得到良好的塗層。
因而藝匠們常在「漆室」內側釘上紗布,並適當地噴灑水分,以保持漆室內的空氣濕度。
竿體透過上漆之後,可達到抗酸、防水的效果。並能增加竿體表面的硬度和防腐性。艷麗精美的漆色更能突出竹竿的華貴感。
最終,上好漆的竿體將再次進行火烤微調,姿態完美後匠人都會在竿子上刻上或烙上印跡。
一支竹製魚竿才算正式完成。
第12章 竹竿(二)
李君閣把三支竿子都抽出來,擺著面前細細欣賞,一邊喊道「篾匠叔,哪根竿子是我的啊?!」
門外傳來一聲不耐煩的聲音:「自己看自己挑!挑不準活該!要是這都分辯不出來,給你也是糟蹋!」
李君閣縮了縮脖子,仔細觀察三根竿子。
竿子的手把節是用箭竹製作的,二三節是厘竹製成,幾十道薄薄漆層包裹著竿體,在斜陽下呈琥珀狀,淡淡的散發著內斂的寶光。
竿柄由藤絲編織而成,顯得非常素雅。
三支的銘文都是針尖烙出,字型剛健挺拔,分別是「無心一本」,「治五溪」和「入魂」。
竿稍都是滿漆包裹,看不出製法。
李君閣仔細檢查了塗裝,漆作非常的均勻,完全沒有氣泡針眼一類的瑕疵,再檢查玉口和節插,打磨得光滑均勻,也堪稱完美。
差別到底在哪裡呢?
李君閣右手拿起三支竿稍,持握底部,用左手指肚在竿尖上來回壓了幾次,笑了,原來貓膩在這裡。
「無心一本」的竿稍用手撫摸略有不平,說明底層部分部位用了絹絲加強,不夠完美。
「治五溪」的竿稍非常平滑,調性彈力已經非常完美,但是比之「入魂」還是有一點差距。
「入魂」的竿稍有一股「拔勁」,指肚壓上去好像有一股轉瞬即逝的抗力,就像竿稍在與肌膚對話。
這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