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工程等等,都被冠以德政工程。似乎不搞德政,老百姓就不要衣食住行,就不過日子了。嚷著要搞德政的人,也許並不懂得古人德政之真義,只是想從字面上賦於新意,即所謂時代特色。這時代特色也許被人在大會小會上闡述得博大深遠,又被機關秀才們整理出的檔案敷衍得冠冕堂皇,但被種種具體的德政工程詮釋之後,立即就縮水了。德政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只能縮小所謂德政的內涵。這看上去是概念上的邏輯毛病,其實是所謂德政之說,秋行夏令,不合時宜。退回一兩百年,輕徭薄賦就算是德政了;現在呢?一切人道的、人本的、人性的、人權的法律和政策,都應是正常社會所必備的,而不是誰發了善心施行的什麼狗屁德政。最近薩達姆為了感謝伊拉克人民對他連任總統的百分之百的支援,大赦天下,並推行多項安民政策,應該是大施德政了。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猜想,只要薩達姆有幸躲過此難,他今後想怎麼著還會怎麼著的。再說了,德政是相對暴政而言的,莫非某市過去推行的是暴政不成?顯然更加荒唐了。
說到底,腦子裡裝著德政的人,仍是把自己當作統治者,百姓是他們治下的子民。他們做了幾件份內的事,就沾沾自喜,儼然父母官。百姓永遠是兒子、孫子,必須作揖叩頭才能表達他們對父母官的感戴之情。親生父母多有含辛茹苦的、默默奉獻的,卻未必把自己如何操勞掛在嘴上。而那些自封父母官的人,唯恐自己做了事子民們不知道,出門就得記者們前呼後擁,記錄下他們的日理萬機,乃至舉手投足。於是,大小官員都是電視名星。某老人意欲教育三歲的小孫子,手指電視裡的領導人問道:你知道這位爺爺是幹什麼的嗎?小孫子頭也不抬,信口答道:知道,演新聞的!
德政向來不是來自百姓意願或呼聲,而是統治者良心發現。如此一來,我們似乎就應感謝高高在上的大人們了?但是且慢,既然德政是人家發了善心才施行的,今後是否能繼續一以貫之,還得看人家的心情。好在如今我們的政府畢竟叫做人民政府,容不得個別人隨便使性子。但有個道理是明擺著的:既然是人民自己的政府,人民同政府之間還客氣什麼?都是自家人嘛!政府做得好,是應該做的,用不著人民點頭哈腰表示感謝;人民倒是有權表揚政府,而不是感恩戴德。如果政府做得不好,人民就有權批評。當然,我知道自己這番話純屬迂闊之論,很幼稚的。
話又說回來了,德政雖是帝王之術,但不管用心如何,如果真能施行,百姓也可受益。我關心的倒是這舊酒瓶裡到底有多少新酒。
屁說
西班牙電影大師阿莫多瓦的《乳房與月亮》裡,那位美麗乳房艾絲的男人,人稱屁仙噴火王,靠表演放屁,博人一笑,掙些碎銀子餬口。這大概可以稱之為行為藝術吧。我沒有深究阿莫多瓦宏旨何在,卻於影片中觀眾的笑聲裡覺出些苦澀。由此我想到自己在小說中寫到的幾個有關放屁的故事。那都是生活中真真實實發生的事,我只是稍加敷衍而已。
我如果告訴你,有人因為放了個屁,便陷牢獄之災,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你肯定不相信
。不過我向你保證:這絕非虛構。“文革”期間,一個炎熱的夏日,某縣機關全體幹部下農村勞動。大家都累得汗流浹背,腰痠腿痛。是時,某幹部忽覺腹中氣流滾動,乃放屁之兆。此君生性滑稽如東方氏,每有妙語。只見他哈腰蹶臀,洪喧一屁,聲隆如雷。立時,社員及機關幹部掩鼻笑罵,其樂融融。本來都在俯身勞作,此刻都直了腰,停下手中活計,放聲大笑,渾身輕鬆了許多。那放屁者仍不解癮,想給階級兄弟們帶來更多的快樂,便振臂高呼:同志們,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頓時,同志們臉上的笑容消失殆盡,四野鴉雀無聲,只覺得日頭更毒了。沉默片刻,忽聽得有人厲聲喊道:把現行反革命分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