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已方三名選手,說了很多鼓勵的話。算學館年齡最小地一名選手不過十五六歲,已經是雙目含淚,滿面通紅。馬嘉運拍著他的肩膀,不斷安慰他,不僅使得算學館的三名學生既慚且感,就連場邊其他觀眾,也覺得馬嘉運胸襟風範,確有過人之處。
而其他觀戰的算學學者,卻對太極書院出的這道題頗感興趣。這道題雖然看來甚是簡單,但算起來絕不容易。雖然太極書院給出了正確答案,其中的演算法並未包括在內。如何演算出來,眾方家都是一籌莫展。因此雖然比賽已經結束
邊依然有三三兩兩的人群,聚在一起商量此題的奧妙離去。
直到第二天地奚家印書坊競賽實錄出爐,才給出了此題地正確答案。計算此題所用的方法,後世稱之為不定方程,且首次使用了多解討論的方式,頗有些出人意料之外。實錄中明言,此方法乃是由盧鴻所創,而太極書院數學院中幾個教學,將之深入研究後,方才形成了規範解法。同時在實錄中,還附帶了幾道由太極書院中教學給出地例題,將這類方程組的解題方法,公佈於眾。
此次實錄引起的轟動,決不亞於《算學題解》的動靜。雖然真正看得懂實錄中解法的人並不多,但這些都是對於算學有相當研究的學者。當這些學者透過實錄弄懂了方程組的原理及應用方法後,對盧鴻及太極書院的幾位講學,佩服得真是五體投地。在此次競賽結束後,范陽太極書院的兩位精研方程組的講學,以極高的呼聲,被國子監算學館聘為算學博士助教,得到了算學館諸學子的極大敬意。
此次算學競賽的最終進入決賽的兩支隊伍,一支是賽前呼聲便極高的范陽太極書院隊,另一支卻是實實在在的黑馬,來自杭州的西子書院隊。從兩支隊伍前一階段的表現來看,似乎是太極書院略勝一籌。但究竟鹿死誰手,不過最後時刻,還是很難說。
今天終於到了決賽的時候。兩支隊伍場上的爭鬥還未開始,場下雙方的觀眾已經是各不相讓,互相競賽了起來。只見范陽一方,勝在隊伍整齊,配合熟練。但西子學院一方,人數上佔了優勢,更兼各種花招,也是不斷出爐。兩邊不斷地製造聲浪,都想壓過對方。結果過於投入,導致競賽尚未開始,雙方已經基本是聲嘶力竭。除了鑼鼓動傢伙還依然熱鬧外,喊叫之聲,已經漸漸低落下去。
此次算術競賽引起的關注,遠遠超越了人們想象。尤其是先期范陽方面宣傳先聲奪人,《算學題解》的發行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隨著算盤問世、啦啦隊組制以及競賽實錄的出現,都引起了各界的極大興趣。今天由於是決賽,來的人數量尤其龐大。其中有附庸風雅的,也有來看熱鬧的,當然也不乏喜歡算學,以鑑勝會的。
今天到會的,除了開幕時到場的魏王李泰、禮部尚書李百藥外,還有多名朝庭官員及權貴。而這幾天一直未得閒的盧鴻,也擠出時間來,來到了競賽現場。
這幾天盧鴻忙得天昏地暗,就連范陽太極書院代表隊眾人到達長安時,都沒有能夠抽出時間來見上一面。因為前些日子魏王李泰與黃門侍郎李觀看過盧鴻現場演示的試驗後,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過了幾天,便有旨意下來,著孔穎達與盧鴻儘快整理《格物論》第二、三兩卷,與前時已經準備出版的第一卷算學一同出版。
時間要求既然如此之緊,孔穎達與盧鴻自然不敢怠慢。孔穎達雖然說來是此事的主管,但真正幹活,還都是盧鴻來賣苦力。好在這部書盧鴻都裝在心裡,需要做的就是將註解進一步細化,併為一些實驗寫出更為準確的結論來。盧鴻也知道事關重大,不敢馬虎。在他看來,這部書能否為世人所接受,很可能會改變今後世人做學問的基本理念與方法。因此在書中,盧鴻特地加了許多介紹與引導的段落,一一述明試驗中可以證明的結果與存疑的地方,指出只有透過明明白白的實驗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