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鐵獸(第1/3 頁)
離了墨子據點,劉叔又去看了鄭國渠,當年韓國因懼秦,遂派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資財,削弱秦國軍隊,沒找到此舉適得其反,促使秦國更加強大。看完了鄭國渠劉叔又前往都江堰,秦昭王時水利大師蜀郡守李冰總結了前人治水的經驗,組織岷江兩岸人民,修建都江堰,都江堰使用了無壩引水的高超技藝,並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洩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使原先的巴蜀國成為了天府之國,建成後蜀地人心歸順,政局穩定。
巴蜀是黃帝的出生之地,這裡據說還有一條黃帝留下的龍脈在等待有緣人。對於巴國的傳說山海經有記載:神女瑤姬是西王母的小女兒,她率領十二個姐妹到人間遊玩,幫助大禹治理洪水,並把三冊天書授大禹要他照書行事。後來她又帶領姐妹與製造水害的十二條惡龍奮戰,惡龍被斬首掉到地下,便成了十二座山峰,她也留在了巫山化作神女峰了。
蜀地的傳說就更多了,蜀王望帝一心一意為了人民,也愛護人才,為了治水,請出水裡鱉靈來,並把王位讓給了鱉靈,但鱉靈掌權後,一天天驕傲起來,不懂得體恤人民,百姓請出望帝來,去勸說鱉靈。鱉靈不但不聽,還以為望帝要爭權,帶領人馬打他。望帝只好回西山去,變成一隻鳥兒,飛進宮去,成天高叫“民貴呀!民貴呀!”叫出血來,嘴都染紅了,鱉靈被感動了,改正了錯誤。
巴蜀一直是個神秘莫測的地方,傳聞這裡曾經還有一個比夏朝更古老的國家,劉叔來到都江堰,果然一路上沃野千里,巴蜀和關中地帶到處都有大量的竹林,而竹林中據說有猛獸出沒,劉叔在關中也做過探查發現是一群退化的食鐵獸,關中當地人叫做貓熊,貓熊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體色為黑白兩色,臉頰圓,有很大的黑眼圈,還有鋒利的爪子和厚重的毛皮,其常常躲於高山空氣稀薄的密林深處,劉叔來到蜀地就是聽聞這裡有一隻特別巨大的貓熊,把周圍猛獸都吃光了,劉叔估計是一隻返祖的貓熊,劉叔找到當地最有名的老獵戶問了那隻貓熊的下落。
獵戶說在遠離人煙的深山裡有一片竹林,那裡有一群竹熊比其他竹熊要大一圈,其中有一隻又特別巨大,竹林周圍幾乎沒有一隻野獸出沒,劉叔一聽這就有意思了。劉叔深入密林,為了儘快找到目標,就掐訣唸咒變幻成老虎,虎乃林中獵手、萬獸之王,隱藏身影尋找獵物正是有用,劉叔尋到了林子邊上果然聞到了一絲血腥味,緩步進入林中只見一處貓熊正聚在一起吃竹子,一隻龐然大物和其他的貓熊卻不呆在一起,劉叔心道果然是返祖的貓熊,不知道血統純正不純正,普通的貓熊已經從肉食退化成了吃竹子,力量咬合力速度都下降了不少,這群貓熊也比起關中地帶的大了不少,每一個估計得有兩三個劉叔重,而這一隻最大的就厲害了恐怕有五六個劉叔重,劉叔聞到的血腥味就來自它,不知道是不是一直保留了食肉才有如此體型,深林中還到處殘留許多猛獸骸骨想來就是此物所為。
山海經提過食鐵獸原本在中原中部後來又繁衍到古滇國,幾十萬年前是食鐵獸最鼎盛時期,後來同期的獸類都消失殆盡,唯獨貓熊從食鐵獸變成了吃竹子的竹熊,也算適者生存。也不知這一隻怎麼會返祖?劉叔還想再觀察觀察,這食鐵獸就發現了劉叔行蹤,沒想到這貓熊的鼻子比老虎還要靈敏幾分,它向著劉叔吼了一聲,又趕到其他貓熊之前護住隊伍;劉叔變的猛虎準備先發制熊試試它的實力,一個虎躍跳起右掌帶著一股勁風就拍過去,唰的一聲,那貓熊皮毛受傷吃痛退了兩步。劉叔看這畜生防禦力如此強倒是意料之中,猛虎跳起一擊也不過拍退它兩步,萬知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