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忙得整日心神難定,失魂落魄。說起來一切還都源於一部書,便是盧鴻曾經下苦功研究過的《歸藏》。
盧鴻在得到鄭氏藏書樓的那部《歸藏》後,下了極大的功夫研習,但終於未能領會通透。此次來到長安,初時忙於諸多事務,便放了下來。後來同孔穎達一次談起來時,便問起孔穎達,有關內府所藏的那部《歸藏》的情況。
內府所藏這部《歸藏》,孔穎達也曾認真讀過。但據孔穎達說來,應是偽本無疑。書中辭義,雖然奧義深厚,但多有摘抄痕跡。其中一些象詞,居然是直接從《老子》中轉抄過來的。而且全書極為晦澀難懂,許多詞句前後毫無關聯,語義幾乎無法讀通。
說到後來,孔穎達又說:“雖然此書為偽本無疑,但其中有些地方,對於你研習,也許會有些用處。反正現在你手下活計也不是特別忙,明日我便著人借出來,給你翻閱一下便知端底。”
過了兩天,內府中這套《歸藏》居然真的被孔穎達給借了出來。按說內府中藏書,尋常是不可能外借的。但既然這部書已經被確定為假本,又是孔穎達要借,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了。
當盧鴻把這部《歸藏》從頭看到尾時,也確信是偽本無疑。有些地方做得也太拙劣了,人名地名,破綻處處。引用《老子》的詞句更是可笑,很明顯做偽者,也並未十分用心。但其中經常出現一些極為深奧的詞句,其中更有一些,與自己得到的《歸藏》頗有相通之處。這些地方,令盧鴻又覺得,這部《歸藏》似乎不是全然向壁虛構那麼簡單。
第三十三章 亂簡
鴻將這部《歸藏》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心下也略覺掩卷不讀之時,忽然眼神落在書上,看到了一處奇怪的地方。這其中幾句寫道:“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解其紛,和其光”。
這幾句本來是抄的《老子》中的句子,但與《老子》的原句的順序有所顛倒。一般人若看到這裡,估計也就當作做偽之人故意為之,或簡單以為版本不同而已。盧鴻卻若有所思,感覺這地方顛倒得毫無道理。原文是“解其紛”兩句在前,其後為“同其塵,湛兮似或存。”此處將“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三句分斷於句子前後,倒象是無意中顛倒的?
做偽之人,至少在摘抄時,也會保持原文意的暢通,似這般句前後顛倒,卻是為何?盧鴻心中暗暗思考。
亂簡!不錯,一定是亂簡!盧鴻心中一動,忽然明白了,想來也只有這個解釋。隨即他又想了一想,急忙翻到書的開頭,逐句細心看了一會,又被他發現了幾處明顯是亂簡的地方,不由恍然大悟。此時,對於這部《歸藏》,盧鴻又有了些新的推斷。
上古書籍,乃是寫於竹簡之上,並以牛皮或繩帶等編聯起來,貫裝成卷。一旦這繩帶發生斷裂,則各片竹簡必然發生散亂,其先後順序經常出現錯亂的現象,引起前後竹簡上內容的混亂。由於一些古籍詞義本來古奧難解,後人遇上竹簡錯亂之處。經常不明所以,便按照錯誤地順序傳抄下來,使得一些古籍越發難以理解。這種現象一般便稱之為亂簡。但一般亂簡的現象,只不過一兩片竹簡而已。這部《歸藏》的亂簡情況,似乎比較多,因此才使得很多地方讀起來,前後詞不搭義,難以釋讀。
盧鴻自己估計。這部《歸藏》其中或有後人偽造的部分。但其必然有所參照。或許便是散亂的《歸藏》古簡。因為偽造者未能認真拾綴,或才識所限難以整理,便混雜抄錄入書,以至於此。
但若說將一部混雜了後人偽造內容的亂簡《歸藏》整理出來,盧鴻自己都覺得難以下手。因為《歸藏》本就晦澀難懂,上古詞句中,又多為單字詞。前後本難連綴。若要重新排整出來,簡直和猜謎差不多。
第二天,盧鴻原原本本地將自己地發現告訴了孔穎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