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第2/3 頁)
,它反映了對稱幾何體中的某一點到各相應邊界的長度相等這一幾何特徵。如果某一點符合這一條件,那麼它就是對稱中心。圓是一種對稱的幾何體,圓心到圓周的長度(即半徑)處處相等,圓心就是對稱中心,即墨子所說的&ldo;中&rdo;名,&ldo;圓,一中同長也。&rdo; 墨子確定的中名、圓名,都是從本質上反映了客觀存在的幾何體的實際狀況。它們形成於對這些幾何體幾何特徵反覆觀測的實踐中,是以這些幾何體確實存在的這些幾何特徵為基礎的,即中名、圓名來之於中實、圓實。墨子提出的中名、圓名也從本質特點上反映了中實、圓實的幾何含義。
墨子不僅強調了內涵定義對正名、舉實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很重視從外延的角度對概念進行劃分,使概念表徵得更為明顯,這對正名、舉實同樣具有重要作用。例如,&ldo;名:達、類、私。&rdo; &ldo;物,達也。有實必待之名也命之。馬,類也。若實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臧,私也。是名也,止於是實也。&rdo; 達名指一切事物,外延最大,類名是指具有某種屬性的這種事物,外延比達名小。私名是指個別存在的單獨事物,外延比類名小。又如&ldo;知:聞、說、親、名實、合、為。&ldo; &rdo;傳授之,聞也;方不,說也;身觀焉,親也;所以謂,名也;所謂,實也;名實耦,合也;志行,為也。&ldo; 墨子根據知識的來源,即從知識的外延將概念‐‐知名作了劃分。由間接從他人得來的知識稱為聞知;由按邏輯推理得來的知識稱為說知;由親自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得來的知識稱為親知;由只從名謂稱呼得來的知識稱為名知;由從具體事物得來的知識稱為實知;由從名稱和事實相耦合得來的知識稱為合知;由從實踐得來的知識稱為為知。
客觀存在的事物或現象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著有機的相互聯絡,因而作為以實為基礎,反映實的各種名也就作為邏輯認識之網上的一個紐結,彼此間產生了有機的聯絡。從單個孤立的概念到相互聯絡的概念。墨子關於&ldo;攖&rdo;、&ldo;仳&rdo;、&ldo;次&rdo;這3 個概念的形成就是一個例子。
&ldo;攖,相得也。&rdo; &ldo;攖。尺與尺不俱盡,端與端俱盡,尺與端或盡或不盡,堅白之攖相盡,體攖不相盡。&rdo; ……&ldo;仳,有以相攖,有不相攖也。&rdo; ……&ldo;次,無間而不相攖也。&rdo; ……這3 條經文都是按順序排列的。墨子先對幾何學(線與線,點與點,線與點,體與體)、物理學(物體的各種物質屬性)中各種攖的現象(有的相交,有的重合,有的同屬一個物體中的不同物理性質)的分析比較,對攖這個概念作了一個本質的規定:&ldo;攖,相得也。&rdo;相得就是相交,相遇的意思,從幾何學的角度看,就是幾何圖形的相互重疊。各種經驗材料中關於攖的感性認識都結晶到關於攖的科學概念的規定中去。墨子這個攖名是取之於幾何現象、物理現象中的攖之實,而不是先杜撰攖名之內涵,然後去正客觀之實。
&ldo;仳&rdo;,墨子指的是比較之比。在幾何學中可用相交重疊的方法來比較幾何形體的長度、大小,即用有以相攖的方法來仙。這種比較的結果就相當直觀。也可用不相交重疊的方法,例如用計算長度、面積、體積的方法來比較幾何形體的長度、大小,即可用有不相攖的方法來解決。用相攖不相攖的辦法來比較,必須是有限物體才有意義。如果是無限物體,則無論是相攖還是不相攖都無法進行比較。
</br>
<style t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