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一個用待人的方法去養鳥的故事:魯國國君十分喜歡養鳥,有一次,他得到一隻羽毛十
分美麗的小鳥,不敢把鳥放在露天的花園裡,而把它迎進廟堂,派人獻酒送肉,又命令
樂工奏樂曲,搞得鳥兒暈頭轉向,不吃不喝,第三天就死在籠裡。
但是,莊子卻過分抬高了無形的道,貶低了現實的感性世界,他認為生命不過是暫
時的存在,是無足輕重的。他認為道是&ldo;先天地生&rdo;的,是無界限差別的,而後來發展
到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大小、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ldo;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
我為一&rdo;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這使莊子原先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
的思想,走向了相對主義和宿命論。
莊子在政治上是主張&ldo;無為而治&rdo;的,他認為,帝王要&ldo;以無為常&rdo;,&ldo;帝王無為
而天下功&rdo;(《天道》)。在莊子看來,為人處世應是不偏不倚的,不去傷害別人,也
不施捨,不與人爭財物,自食其力。因此他主張遵循&ldo;中道&rdo;,這樣可以保身,可以舍
生,可以養親,可以終年。他勸人們&ldo;順其自然&rdo;,不要以好惡損傷天性,應聽任自然
變化。&ldo;順其自然&rdo;反映了莊子自我解脫的內心世界。他從厭世思想出發,發展到&ldo;以
死為至樂&rdo;,在莊子看來,人類的產生是道的物化,而每個人的生老病死也是道的物化。
所以,他妻子死的時候,認為妻子的死是安然睡在天地這個大房子裡,得到了寧靜,他
不但沒有痛哭流涕,竟&ldo;鼓盆而歌&rdo;(《至樂》)。他自己臨終前,也反對弟子厚葬,
他說,要與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以星辰為珠璣。總之,以萬物為齎送。
道是自然之道,人性是人自然之性,無為而治是任民之自然而治,藝術是主觀自然
與客觀自然相結合的產物。可以這樣說,一部《莊子》基本可用&ldo;自然&rdo;二字概括。
《莊子》一書的作者,用以表述&ldo;自然&rdo;這一概念的,大都是個&ldo;天&rdo;字,或者&ldo;天地
之道&rdo;等。
《莊子》,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學士感興趣的一本書,它不但涉及哲學、人倫、政治,
而且談論美學、藝術、語言、生物、養生等方面。聞一多和郭沫若都認為中國的藝術導
源於莊子,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都是在它的影響下產生了。在美學家眼裡,多以為莊子
開闢了有別於儒家的美學系列,對中國的藝術影響深遠。在語言學者看來,莊子是一位
語言大師。
《莊子》語言之豐富生動,在先秦諸子著作中是無以倫比的,他第一次提出了寓言、
小說的概念,創造了近200個寓言故事,開創了以虛構的手法反映現實和表現理想,被
稱為&ldo;詼諧小說之祖&rdo;。在氣功師眼裡,認為氣功中的踵息法、緣督以為經皆源於《莊
子》。
在今天,《莊子》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際文化界亦引起了普遍的關注,這是值得
我們中華民族自豪的!當然我們在閱讀研究《莊子》時,必需看到他思想中有積極和消
極的兩個方面。如它破壞偶像,要求個性解放,這是進步的要求,是積極的一面;它的
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