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3/5 頁)
4�124�94�011�011�113�06�82000100�024�23�825�24�011�111�413�56�92001100�024�33�624�63�911�511�713�37�02002100�024�03�623�73�712�312�213�56�9100�024�03�524�03�612�712�113�17�0資料來源:“臺灣主計處”2003年臺灣地區家庭收支暨個人所得分配調查表。
居家生活日趨現代化:2003年擁有自有住宅家庭佔全體家庭85�1%,租賃或押租者佔8�5%,配住及借用佔6�4%;平均每戶住宅建坪41�9坪,每人可居住11�9坪。就家庭各項裝置普及率觀察,隨著電信自由化行動電話普及率已達84�6%,較2002年83�6%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高所得家庭更達98�6%;有線電影片道裝置普遍化,2003年普及率76�1%,較2002年的74�8%提高1�3個百分點;另因資訊發達,計算機亦漸趨大眾化,家庭計算機普及率持續升至58�7%,較1991年56�8%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有八成二家庭已使用網際網路功能。就低所得家庭觀察,自有住宅比率78�1%,平均住宅建坪34�3坪,電視、電話等生活必需品之普及率亦多在九成以上,顯示出經濟發展成果已為民眾所共享。
臺灣社會經濟結構的流動與轉變影響(5)
都市外圍跨縣市工作普遍:2003年臺灣地區所得收入者計1144�9萬人,平均每一收入者可支配所得為50�3萬元,其中以主管人員107�0萬元最高,專業人員78�0萬元居次。依所得收入者之工作地點分析,2003年全臺灣地區各縣(市)基本所得來自縣(市)外比例平均為20�1%(上年19�5%),跨縣市工作人口比例為15�6%(上年15�4%),以基隆市、高雄縣家庭基本所得43�0%較高,臺北縣、新竹縣比例亦在三成以上,顯示在臺北、高雄都會區及新竹科學園區外圍跨縣市工作情形甚為普遍;而花蓮縣、臺東縣及澎湖縣受地形限制,至外縣市工作所得比例較低。
臺灣家庭經濟收入的高低差距
如以經濟收入來觀察臺灣的中產階層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會有以下發現:如以戶數五等分位組觀察經濟收入,扣除最高20%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約為180�0萬元與最低20%家庭為29� 6萬元,其餘的60%家庭即為中產階層。主計處最近公佈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2003年臺灣前20%最富有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約為180萬元,較上年增加了2%,而最窮苦的20%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僅有約28萬元,較上年下降了11%。一升一降之下,高收入戶可支配所得成為低收入戶的6�4倍,較上年的5�6倍大幅攀升(見表6)。
表6家庭可支配所得按戶數五等分位分2002年合計1
(最低)2345
(最高)最高所得
組為最低
所得組
之倍數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元)875919292113538584743888100527417997336�16分配比(%)100�006�6712�3016�9922�9541�096�16平均每戶人數(人)3�652�163�323�924�274�572�12平均每戶就業人數(人)1�570�701�251�621�982�323�31平均每人
可支配所得(元)2399781352381622241897672354273938152�91平均每就業者
可支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