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2/2 頁)
。據此可知黃道周的參與擁戴是在六月十三
日晚上,第二天具啟請朱聿鍵監國。《思文大紀》卷一雲黃道週六月十一日上第一疏,十二日上第二疏,
日期稍誤。又,文中德公指塗仲吉,見《臨安旬制記》卷二;黃道周《答楊伯祥太史書》中亦提及塗德公,
見《清江楊忠節公遺集》卷六,同書卷四楊廷麟有《塗德公內史過訪》七言詩。
2 《思文大紀》卷一。
3 《清江楊忠節公遺集》卷四《贈李尚書二首》。
擅斃。十年三月二十二日到鳳陽高牆;五月大病,中宮割股。十二年朱大典
請宥;十四年韓贊周請宥;十六年路振飛請宥更切。十七年二月十三日奉旨:
&l;該部即與議覆&r;,而有三月十九日之事,不及全受先帝之恩矣,痛哉!&r;&rdo;
1
讀了這篇自敘,可以知道朱聿鍵和其他藩王的經歷有很大的不同,雖說
貴為王孫,在出生後的四十三年裡除七年奉藩以外,其餘歲月都是在逆境中
度過的。多災多難的經歷使他受到了其他藩王所沒有的磨鍊,增加了許多閱
歷,在國家處於危難時期正是充當最高統治者的有利條件。黃道周寫的勸他
接受監國的表文中就有這樣的文字:&ldo;險阻備嘗,晉公子之播遷,良有以也;
閭閻親歷,史皇孫之艱難,豈徒然哉!&rdo;2朱聿鍵正是在這樣一種特殊條件下,
被推上了維繫明統的監國和帝位;他是位胸有大志的人,自然也正中下懷。
六月十五日,黃道周第三次請監國疏中說:&ldo;近聞清逼武林,人無固志。
賊臣有屈膝之議,舉國同蒙面之羞。思高皇創業之艱,退一尺即失一尺;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