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頁)
十三‐七十四頁。《南疆逸史》卷三十八《孫守法傳》雲:&ldo;隆武帝聞之,遣使間道封守法、大定俱為伯。&rdo;
1 《南疆逸史》卷三十八《孫守法傳》。
第八章 隆武政權同魯監國的爭立
第一節 隆武政權的建立
1645 年六月十一日,唐王朱聿鍵見潞王朱常淓已經決定投降,不勝憤
慨,在一批文官武將的支援下,離開杭州前往福州籌辦監國。倡先擁戴朱聿
鍵的實際上是靖虜伯鄭鴻逵,黃道周在這年六月十九日記載:六月十一日,
清兵進抵塘西,馬士英被方國安兵裹脅而去,他&ldo;與德公、■子赤亟移舟至
富春,遂不知臨安動靜。惟聞岸上鼓吹響甚,則朱大典、阮大鋮翱翔從富春
拏舟欲入婺州者矣。予至桐廬,鄭靖虜檄所在扶駕,恫疑久之,見其人乃稱
聖駕蓋唐王,非潞王也。大典適過訪,亦云:&l;唐藩未還封,安得至此!&r;
諸人旨以虜信甚迫,臨安不能孤存,潞王閉閣修齋,亦度不能修康王(指宋
高宗趙構)故事。鄭為桑梓,不作段煨、張方,能作如此事,須當與眾推之。
十有三晚,始從舟中晤唐殿下,慷慨以恢復自任,遂同諸臣交拜,約成大業。
明日,乃具小啟,共請監國。雖靖虜意,亦以板蕩之會,非太祖親藩不足復
襄大業也&rdo;1。
封建時代帝位的繼承,血統的親疏是個重要條件。唐藩朱聿鍵是朱元璋
第二十二子朱■的八代孫,在譜繫上同崇禎皇帝相距很遠,按常規是輪不到
他的。黃道周等大臣參與鄭鴻逵的推舉有三個原因:一是朱由檢的叔父、兄
弟只剩下在廣西的桂王,而當時的南明政治中心卻在東南,朱常淓、朱常潤
降清以後東南士紳急於解決繼統問題,不得不就近從疏藩中推選。二是明朝
唐藩封地為河南南陽,這裡正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故鄉,在黃道周等人看
來真可謂&ldo;起南陽者即復漢家之業&rdo;,&ldo;以今揆古,易世同符&rdo;了。2隆武時
任督師閣部的楊廷麟也在詩中寫道:&ldo;中興自古舊南陽&rdo;3,這雖帶有頌聖的
意味,卻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扶明官紳的心理狀態。三是朱聿鍵在明朝藩王
中確實是位鶴立雞群的人物。他雖出生於王府,卻從小就飽經患難,原因是
他的祖父唐端王不喜歡長子(即朱聿鍵之父),有立愛子之意。朱聿鍵即皇
帝位後寫的一篇自敘中說:&ldo;端王子追封裕王,裕王萬曆二十二年立為
庶子,長子即朕也。家庭多難,端不悅裕,囚在內官宅。母毛娘娘生朕於萬
歷三十年(1602)四月初五日申時。祖不悅,而生祖之母為曾祖母魏悅
之。八歲延師,僅辯句讀。十二歲,曾祖母薨,祖即將朕與父同禁,篝佛燈
日夜苦讀。禁十六年,朕二十八歲尚未報生焉。崇禎二年(1629)二月,父
為叔鴆,朕誓報仇。賴有司之持公,天啟心於祖考念,請於烈廟,奉敕準封。
本年十二月十二日,祖考亦薨,朕乃奉藩。五年六月初二日受封;九年六月
初一日請覲;七月初一日報仇(指殺其叔父);二十日請勤王,八月初一日
起行,十一日見部諮,寇梗回國;十一月二十一日奉降遷之命,責朕以越關、
1 黃道周《逃雨道人舟中記》,見《黃漳浦集》卷二十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