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八寶粥賑災(一)(第2/2 頁)
呼籲誅滅奸佞、重振朝綱。更請願,力求朝廷複用主戰派李綱。
姚歡前世,雖然唐詩宋詞除了那些大路貨外就背不得幾句,但陳東上書的那段話,當真是印象深刻。
“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隙。宜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看看人家北宋時候的大學生,看看人家北宋時候的文士,多麼敢說,多麼能說,針砭積弊,半句廢話沒有,每個字都在點子上,而且不用生僻字,說的都是連文盲群眾都能聽懂的人話。
汴京六賊,從陳東的檄文後,遺臭萬年。
原來,這位偉大的愛國者陳東,在還是小朋友的時候,思路就是這麼清爽!
姚歡上前,摸摸弟弟姚汝舟的頭,對陳東道:“多謝你照看他。嗯,你方才說的,道理自是不錯,但說完了道理,吾等還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總不能教這些東西,白白爛在太學的倉房裡吧?”
因又問楊翁:“倉房裡這些還能吃的米,約多少石?”
楊翁道:“得有三十石。”
“留在太學學舍的學生們,加上僕役們,每日須米幾何?”
“也就五斗吧。”
“十日就是五石,那還有二十餘石。”
姚歡迅速地心算一番,二十餘石就是兩百餘鬥,目下開封的米價,每鬥在七百文之間。那是正常情況下的市場價,如果災荒時期,政府開常平倉的話,賣給民眾的米價應該更低些,更何況,太學的這些米,已經是浸過洪水的。
即便按照每鬥一百文的市場價,再算上這些乾果豆子,也就不到三十貫。
姚歡在姨母家翻閱沈括的《夢溪筆談》時,看到沈括寫宋代的度量衡,一石約合九十二斤。經常買雞爪的姚歡心中有數,宋代的官斤比後世的市斤略重,大概六百多克。那麼北宋的一石就是後世一百二十斤不到,二十餘石怎麼著也相當於後世的一千多公斤了。
若再與能量不低的桂圓、紅棗、栗子煮成粥,就算煮成能插住筷子的稠粥,一斤的米量換算成粥,應可供五個成年人填飢。那麼若以十日為限的話,每日可以供應千五百人次
民間力量賑災的話,這個規模,不小了。
姚歡想到自己進宮當差掙的那兩個金錠子。
自己這條命,能被老天渡到宋朝,已經賺了一次。宮裡叫天子和他小妾莫名其妙放過一馬,又賺了一次。而洪水中逃生,不僅賺了命,還,還賺了人……
她從內心感恩自己的幸運。
她姚歡,穿越來表現出的傻乎乎、好說話,不過因為初來乍到的謹慎。
她又不是真傻,更不是沒心肝。
再是盛世,都城亦有貧困人口。貧困人口又遭天災,只怕活路更窄了。
金錠子既然來自趙家,就還給他老趙家的子民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