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5 頁)
下為行文方便,將二者統稱為心理治療)的基本原則,可以而且必須用在精神科的每一個角落,針對每一種精神科疾病的每一個發病階段。尤為重要的是,這些基本原則還應該用於調整和重建精神科領域內的醫患關係。不輔以心理治療的藥物治療是殘缺的治療,沒有經過心理治療培訓的精神科醫生,絕不是一個合格的精神科醫生。
以下我們看看心理治療在幾種疾病中的使用。
在網際網路上,用google搜尋“植物人+母愛”,得出575個結果。其中一大部分講述的是,母愛是如何使一個植物人康復的。“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意思是說草木本是無情的。一個人被現代醫學稱為植物人,那意思就是說他成了草木,成了一個“無情”、不懂情、或者不能對情作出回應的人,或者是一個不需要用情感(比如愛)來對待的人。但是,事實證明並非如此。一個在生理上處於植物狀態的病人,一樣也能夠感受到愛、關懷,當然也就能夠感受到相反的如恨、討厭、忽略等情感。在愛和關懷之下,有可能使一個植物人重新恢復許多能力,但如果是相反的情感,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上面的那些新聞提示我們,在治療象腦器質性這樣的疾病的時候,除了藥物和其他軀體醫學手段,關愛也是醫生可以使用的手段之一。從根本上來說,關愛應該是一切醫療手段的基礎。而所有心理治療共同的基本原則就是關愛。
再看一看英國著名精神分析師Sandler在他的《病人與分析師》一書中的兩段話:
羅斯菲爾德(Rosenfeld,1952,1969)指出,從紐伯克(Nunberg,1920)對緊張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移情現象的觀察開始,越來越多的精神分析師對弗洛依德最初的觀點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移情確實可以在精神病人身上出現。值得提出來的是,Sullivan(1931),Federn(1943)和Rosen(1946)均屬於這些作者。
移情的概念可以合理地運用於精神病人與其治療師的相互關係方面。甚至最嚴重的緊張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理智恢復後也顯示出在其患病期間與他人接觸的重要感覺痕跡。
如果說緊張型精神分裂症是“最嚴重的”精神疾病,這樣的病人康復後都有“在其患病期間與他人接觸的重要的感覺痕跡”,那我們在對待一切精神病人時都要小心了,我們對他們的態度,他們會記住的,並且會對他們產生影響。
有人認為,精神分裂症的急性發病階段只能使用藥物治療。這也是不正確的。目前世界上有幾個國家的精神科醫生,已經嘗試了精神分裂症的非藥物治療,即所謂Soteria。以下是一篇文章的摘要。
ABSTRACT: The author reviews the clinical and special social environmental data from the Soteria Project and its direct successors。 Two random assignment studies of the Soteria model and its modification for long…term system clients reveal that roughly 85% to 90% of acute。 and long…term clients deemed in need of acute hospitalization can be returned to the community without use of conventional hospital treatment。 S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