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3 頁)
文侯有一次要任命丞相,他弟弟魏成和翟璜pk。魏文侯拿不定主意,問計於李悝。李悝說:&ldo;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命。&rdo;意思是說,地位低的關係遠的,沒有資格議論地位高關係近的。我的使命在宮門之外,這樣的國家大事,我可不敢亂說。文侯說:&ldo;先生臨事勿讓。&rdo;意思是說,沒事,我信任您,先生您就別推辭了吧。李悝說:&ldo;君弗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悝哉!&rdo;
這段話不長,但很是關鍵。換成白話文,大意如下:國君您沒有留意罷了。平常看他親近誰,富貴時看他結交誰,發達時看他舉薦誰,落魄時看他不幹什麼事,貧窮時看他不要什麼東西。這五項指標,就可以確定人選。
明白人不必細講,彼此便可心領神會,所謂心照不宣。魏文侯立即說:&ldo;先生您請回吧。丞相人選已經確定。&rdo;李悝辭別魏文侯,又見到了翟璜。翟璜問道:&ldo;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rdo;就是說,我聽說今天國君請您議論丞相人選,最後確定的是誰?李悝說:&ldo;魏成。&rdo;
翟璜是什麼反應呢?史書上的原話是這樣的。翟璜憤然作色曰:&ldo;西河守吳起,臣所進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已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於魏成?&rdo;翟璜列舉了他舉薦的五位能臣,說西河的守將吳起,是我推薦的;國君擔心鄴城,我推薦西門豹去治理;國君要討伐中山,我推薦樂羊為主將;攻下中山,沒有合適的人選鎮守,我推薦了先生您;國君的兒子缺乏良師,我推薦了屈侯鮒。天地良心,耳朵所聽眼睛所見,我哪一點不如魏成?
這五個人,表現都不錯。其中的樂羊,很值得單獨說說。
樂羊本來是翟璜的門客,所以他的斤兩,翟璜很清楚。問題是他的兒子樂舒,在中山當將軍不說,還與翟璜有殺子之仇。也就是說,翟璜有個兒子,死在樂舒手裡。當此情境,翟璜不為難樂羊,反倒舉薦他為將,確實不是一般的胸襟氣度。
魏文侯於是就派樂羊領兵攻打中山。那個時候,吳起似乎是樂羊的部將,這裡暫且不說。當時中山的實力很強,經常把趙國攪和得舉國不安,魏國最終也是費了三年功夫,才把這塊硬骨頭給啃掉的。可以想像,樂羊不可能馬到成功。他剛開始出師不利,沒佔到便宜,魏國朝堂立即輿論大嘩:什麼意思?樂羊明顯是顧忌私情,舉兵不前嘛!裡通外國,擁兵自重,也不是沒有可能。這樣的人,應該馬上撤職查辦!魏國這麼說,對手中山呢,更狠。他們殺掉樂舒,煮成肉羹,送給了樂羊。
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設想當時的樂羊,一定無比的悲涼。為了取信於魏,他吃下兒子的肉,最終滅了中山。魏文侯呢,&ldo;賞其功而疑其心&rdo;。在這一點上,他倒是比晚年的齊桓公清醒。易牙烝了自己的兒子獻上,竟然能贏得齊桓公的寵信。而齊桓公最終的命運,大家是知道的。他被管仲臨終之前否定的三個小人,易牙,開方和豎刁,鎖在寢殿內病餓而死,屍體擱在床上六十七天,蛆蟲都從窗戶上朝外爬了,新的國君才有機會收拾安葬。他這樣死也沒什麼,咎由自取;但是國內政局不安,五個兒子大動干戈,要死掉多少無辜的百姓。
舉薦賢能是丞相的重要職責或者能力,從這一點看,翟璜爭取相位,並非貪心不足蛇吞象的狂妄之舉。《資治通鑑》上還記載有一則翟璜巧諫君王的故事,很有趣味。原文如下。
(魏文侯)使樂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擊。文侯問於群臣曰:&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