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重整鋼鐵行業(第2/4 頁)
1000立方米的大型高爐,日產生鐵超過1200噸,利用係數達到12,焦比900公斤/噸生鐵左右,一座高爐年產量就超過了43萬噸。
漢陽鋼鐵廠1號高爐容積小了一半,248立方米,但是日產鐵僅僅是司徒先生高爐的四分之一還不到,利用係數是04,正常情況下日產100噸,年產量3萬6千噸!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僅僅是人家的零頭!焦比2000公斤/噸生鐵,能耗差距巨大。
然而這還不是底線,那些小高爐的利用係數更低,可能有些就是03左右,焦比2500公斤/噸生鐵!能耗之大更是沒法同國外先進水平放在一起看。
這個行業差異如此駭人聽聞,高建武實在是不能忍了。
經過了一番內部摸底後,高建武拿出了自己的方法。
「從鋼鐵行業抽調高爐建設和執行管理各個環節工程師100名,送到美洲去學習先進高爐建設和執行管理的經驗,先在司徒先生的鋼鐵廠深入學習研究,然後再看是否有機會去更先進的鋼鐵廠學習。同時在當地挖掘一批可以利用的鋼鐵人才回來。
另外,在歐羅巴鋼鐵大國方面,德三、奧匈等鋼鐵強國派出小組去挖掘當地冶煉技術和人才,不要怕花錢,這些費用都是小數目。
我們在鋼鐵方面的技術水平至少要趕上20世紀初期的水平,這是底線,在此基礎上,我們看看怎麼縮小同世界鋼鐵行業先進水平的差異,比如鋼鐵利用係數突破1的大關!」高建武把自己的方案和要求提出來後,馬少成一臉難色,一時間不敢接話。
在他看來,一下子要成倍跨越歷史留下來的技術欠賬,實在太困難了。
高建武看出來馬少成的心思,笑了笑對他說道:「我們同世界鋼鐵行業技術上是有巨大的差距,但是現在我們也不是沒有彎道取直快速趕上的機會,前面的坑別人都已經試錯試過了,我們現在是避免了很多無謂的彎道,雖然說憑藉我們的基礎要超車現在是不太可能,但是經過幾年的追趕,趕上人家的平均水平應該是有機會的。
要相信我們的聰明才智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弱,只要我們派出去的這些人勤學好問肯下苦功夫學習,要不了多久就會有效果的。」
「我們雖然是落後,但是落後也就意味著有後發優勢,我們引進先進國家的技術和裝置可以節約科研費用和時間,快速培養本國人才,在一個較高的上推進技術進展,後發也可以借鑑先進國家的經驗教訓,避免或少走彎路,採取最佳化的趕超戰略,從而有可能縮短技術進化的時間。」
「別的不說,隔壁小日子,他們當初比我們還低,但是在技術學習方面他們比我們來到堅決和持久,別的不說,鋼鐵技術在短短几十年就趕上了西方的技術水平,他們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派遣大量留學生前往歐羅巴和美洲先進國家學習深造,從而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從國外引進了眾多先進的鋼鐵技術消化吸收後實現了追趕上世界鋼鐵冶煉水平,從而可以為航母、大炮、飛機、坦克等提供合格的鋼材。」
「現在我們有了這樣的條件,還有了更多實踐的鋼鐵廠和眾多的人員,我們追趕的時間相信比起他們來說更加快速。」
經過高建武一番鼓動,馬少成終於有了一些信心。
「是,高部長,我這就下去把鋼鐵行業精兵強將選擇一批出來,實現鋼鐵行業的整體技術跨越式發展。」馬少成表態道。
「我要提醒一句,鋼鐵工業的發展,是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挑選的人選,一定是一線的有經驗工程師為主,別選擇一些不著調的人出來,這不是給他們鍍金的時候,語言方面不用擔心,司徒先生他們會配備一批很好的翻譯來跟
著他們一起學習。
另外我們人數雖然多,但是要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