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4/5 頁)
,我在雲南任職的情況,當時雲南土著勢大,上有荒誕巡撫,下有世家林立,作為一位清正廉明的好官,我猜他一定會嚴懲世家,狀告巡撫。”
難道不是嗎?眾位學子臉上均露出一副驚愕的神色。
黎耀楠輕輕一笑:“自然不是,扳倒世家,民間的經濟豈不是亂了,狀告巡撫,這種以卵擊石的事情,頭上的烏紗帽你還要不要。”
“利益吧,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同樣也有利益存在,世家內部絕對不會沒有裂縫,挑撥離間,分而化之,是我當時想的對策,至於巡撫那邊,同樣選擇了進行討好,我以為,為官者首先需要做的一點是審時度勢,其次是能屈能伸,有了這兩點保證,接下來才能幹實事,否則只憑一腔志願,你以為你能幹嘛,你是想當一輩子的官,還是想幹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之後便銷聲匿跡。”
所有學子們全神貫注,心知黎大人講的重點來了,廢話,讀書考科舉,誰不是為了光耀門楣,誰不想為百姓幹事實,誰不想步步高昇,如果當官只為了一時廉明,之後便要萬劫不復,誰還願意費心勞力考科舉。他們也想像黎大人一樣,年紀輕輕官居高位。
☆、第123章
黎耀楠談吐優雅,上課的內容全是實用之處;字字句句引人深思;學子們聽得很認真;心中情不自禁開始慶幸,幸好他們今日有來聽課;黎大人升官如此之快;不是沒有原因。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流逝,黎耀楠這一堂課講到了尾聲;就連課堂外的李明章此時也聽得津津有味;臉上時不時露出一抹深思。
幾個小孩更是正襟危坐,豎起他們的小耳朵,聽得入了迷。
黎耀楠微微笑著:“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不懂的地方,現在可以提問。”
一位學子站了出來,心中糾結不已,黎大人所言和他以往所學背道而馳,更可恨的是他居然覺得黎大人言之有理,兩種理念的衝突,令他自相矛盾,如果不能找到一個突破口,他怕自己一生都會受到煎熬,言辭犀利地問道:“按照您的說法,清官豈不是變得不堪,您是否對清官有偏見?”
黎耀楠輕輕一挑眉,這位學子問得好,不過他並不打算成為所有清官的公敵,笑著道:“自然不是,我對清官沒有任何偏見,相反對於真正的清官我很欽佩,他們的氣節受人敬仰,本朝官員當中,大銘知府顧大人,連州府尹於大人,都是我很尊敬的人。”
學子們一臉茫然,這兩位大人是誰?
黎耀楠很快給了他們答案:“顧大人為官二十載,他是承澤十三年進士,初上任只是一屆縣令,當時石康縣可沒有現在繁華。”
“石康縣?”有位學子一驚,石康縣近十年出了好幾位舉人,這個地方他曾聽說過。
黎耀楠頷首而笑:“是極,正是因為顧大人石康縣才有如今的景象,二十年前石康縣出了名的貧困,顧大人不辭辛勞,四處奔波,放低身段懇求當地富戶,籌集銀兩修路架樑,組織當地百姓開荒耕種,又在縣裡建了學堂,一步一步奠定了石康縣的根基,方有了今日的繁華。”
有人好奇的問道:“二十年前的事情,黎大人又如何得知?”
黎耀楠彎了彎唇角:“本官是通政司使。”
學子們倒吸一口涼氣,黎大人才任職多久,往年的事情居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黎耀楠面色嚴肅,諄諄教誨道:“為官者,在其位,謀其政,我既是通政司使,自然要對衙門的一切瞭如指掌,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職位負責,既然深受皇恩,便當對得起皇上看重。”
“於大人呢,他又是誰?”
黎耀楠侃侃而談,對於大人的事蹟如數家珍:“於大人為官嚴謹,連州一帶百姓稱之他為於青天,為官清正廉明,不畏強權,所審冤案無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