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生活規範之中的常識和本能。
他們從小就被教育“言行舉止要謹慎有禮”,小學生們都懂得“待人處事,以和為貴”,“言多必失忍口舌”是普通人都得做到的處世之道。每一個成就大事的人都有著“臥薪嚐膽”的歷練,任何一個違背了“誠篤守信”的品牌會立刻在公眾的唾沫中淹沒、消亡。一個有地位的人往往是“深藏不露,低調做人”,一個大的計劃的勝算必定都有“不動聲色,暗渡陳倉”。
我對周圍很多朋友深厚的涵養和他們舉手投足之間的優雅含蓄望塵莫及,也對他們是如何修煉的百思不解。為迎接國內朋友的到來,我特意讀了幾本關於茶道的書籍。讀了茶道的介紹,我似乎有些大徹大悟的感覺。儘管普通人中通曉茶道的並不多,但是他們在各種場合的儀態都是茶道的基本動作,社會生活中必須遵守的原則都是習茶悟道者必須遵從和修煉的禮法。
茶道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茶道中蘊涵著儒教和道教精髓。在幾百年的文化傳承中,日本人已經把這些精華糅合在他們的日常行為和精神世界中,只是人們在生活中不會刻意去區分哪些是茶道的規範,哪些是茶道的講究,在他們看來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我帶領中國朋友去了愛知縣陶器資料館裡面設定的茶室,在那裡體驗茶道最後的過程——半個小時的品茶。
當我身臨茶室的時候,掛軸上幽靜的文字、花器裡恬淡的花草、晶瑩剔透的點心、做茶人講解喝茶方式和禮節時的動作舉止,這些都讓人覺得已經置身於超凡脫俗的淡泊世界。
平時,人們在正規的茶室品茶的機會並不太多,然而,他們的生活情趣中卻瀰漫著和茶道千絲萬縷的聯絡。
大凡有文化修養的男女都對茶道有所造詣,難怪名門閨秀出嫁前都一定要學習茶道花道。與其說她們的學習是一種身份象徵,毋寧說是茶道花道是一種與身份相符的人格磨練,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修身養性,感悟人生哲學。當一個人達到對茶道運用自如的境地後,他的內心也會悟出茶道的精髓,也就必然修煉出了優雅的舉止和超然的精神。我們甚至可以在日本人的產品開發、製造、銷售等企業理念中發現茶道精神無所不在。
記得許多年前在國內的時候讀到過一篇印象很深的文章,說的是一個來中國的日本孩子因為沿路沒有找到垃圾箱,手捏著吃過的冰棒木棒走了一個上午都沒有將垃圾扔在地上。其實,只要來過日本的人留心一下就會發現,這樣的事情對普通的日本人來說是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
茶道的禮節中就有一條常識:“在茶會吃過點心的紙屑要用手絹或懷紙包好帶走,不可留下。”可見早在幾百年前,日本的茶道文化中就告誡茶道習者不要留下垃圾。平時我也發現,在去日本人家裡做客的時候,我會尋找室內垃圾桶扔掉垃圾,而一同去的其他女客人卻把紙屑悄悄放到自己的口袋裡帶回家。
陪同國內客人半個小時的品茶過程只是讓他們體驗一下日本傳統文化的形式,而對古人倡導的“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的哲學思想和茶道中的平等、互敬、自斂的道德觀念的領悟則需要長時間的修煉。我本來以為茶道是一個遠離生活的文化藝術,其實,從日本人的道德、品格、思想、藝術、情感表達和日常行為中都能感受到茶道的影響和它所追求的境界。
導遊京都
深秋時節,大學好友來日本出差,工作結束後有兩天時間想到處看看,問我有什麼去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帶朋友遊覽了日本人心中的故鄉京都。京都的17個寺院、神社和古城被指定為世界遺產群體。當年我來日本的第一站是京都,而且在那裡生活了10年,對京都的景點和交通除了熟悉之外,京都口音、京都寧靜的街景都會讓我感到親切。
京都人無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