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第2/2 頁)
。來拜見張讓的那些人全都驚呆了,以為孟陀肯定極受張讓的重視,就都紛紛給孟陀家送禮。孟陀把收到的一小部分禮轉送給了張讓,張讓很高興,就任命孟陀為涼州刺史。
後來,&ldo;十常侍&rdo;把政治搞得極端混亂,引起了社會普遍的反抗,何進、袁紹等人密謀除掉宦官集團,但何進反被張讓殺死。袁紹帶兵衝進宮去,見宦官就殺,甚至連沒有鬍鬚的男人也殺了,一氣殺了兩千多人。&ldo;十常侍&rdo;脅迫漢獻帝逃走,被袁紹追至黃河邊上,&ldo;十常侍&rdo;全部跳河自殺。從此東漢進入了軍閥割據混戰的時期。
官僚文人集團雖敗在宦官集團的屠刀之下,但其意義卻是永不泯滅的。
一是其堅強不屈、正直不阿的人格光彩,不論是誰,都無法完全抹煞,這種精神,保證了中華民族即使在最黑暗的時期也不會徹底喪失良心和導向,也不會完全沿著卑庸和無恥的道路滑落下去。
二是開了官僚文人和書生學子聯袂抗爭的先河。
其實,中國的學生運動並非自&ldo;五&iddot;四&rdo;運動始,而是從東漢時期就開始了。
東漢桓帝永興元年(公元153年),冀州刺史朱穆在任上嚴懲貪官及為非作歹的宦官勢力,結果被宦官權貴誣告下獄。
京師太學生劉陶等人極為憤怒,他們聯絡京師乃至全國各地的太學生幾千人圍集到宮門外,上書訴冤,要求釋放朱穆。當時,京師的太學生有三萬多人,桓帝覺得眾怒難犯,只好釋放了朱穆。
這恐怕應當算作中國學生運動的開始,中間經兩次&ldo;黨錮之禍&rdo;,直到清朝末年的&ldo;公車上書&rdo;運動,可以說,中國古代的學生運動不絕如縷。
自秦始皇&ldo;焚書坑儒&rdo;,直到清朝&ldo;戊戌變法&rdo;的失敗,中國歷代封建統治者對官僚文人的迫害始終沒有停止過。不論是宦官勢力、外戚勢力還是所謂正統的皇權勢力,大都對官僚文人和書生學子覺得討厭,甚至進行迫害,只是方法不像秦始皇和漢代的宦官集團那樣露骨,而是變得更加精緻巧妙,例如風行近兩千年的文字獄,就是其代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