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第1/2 頁)
但宦官對官僚文人的迫害並未就此結束。在宦官們殺死陳藩、竇武之前,朝野名士及一些有志氣的太學生密切聯合,相互標榜,乃至互立雅號,在一起清議朝政,有很大的社會影響。他們稱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佑、魏朗、趙典等為&ldo;八俊&rdo;,稱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範滂、尹勛、蔡衍、羊陟為&ldo;八顧&rdo;,稱張儉、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等為&ldo;八極&rdo;,稱渡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為&ldo;八廚&rdo;。他們認為,&ldo;八俊&rdo;是&ldo;人之英&rdo;,&ldo;八顧&rdo;能&ldo;以德行引人&rdo;,&ldo;八極&rdo;能&ldo;導人追蹤&rdo;,&ldo;八廚&rdo;能&ldo;以財救人&rdo;。在這三十五人中,數李膺的名聲最大,除了所謂的竇武、劉淑、陳藩&ldo;三君&rdo;之外,李膺可謂獨佔鰲頭。
第二次&ldo;黨錮之禍&rdo;,就是由朱並告發&ldo;八極&rdo;之一的張儉引發的。張儉是山陽高平人,曾被任命為山陽督郵。大宦官侯覽的家鄉在防東,侯覽縱容家人橫行不法,殘害百姓,罪不容誅,張儉就上書請求誅殺其中罪大惡極者。奏章到了侯覽那裡,他隱藏不報,雖未發案,可從此懷恨在心。朱並是張儉的同鄉,曾遭張儉廢棄,這次,朱並見宦官殺了官僚文人集團,正在大肆排除異己,就想藉此機會復仇,並撈取官職。
於是,朱並誣告張儉與同郡的二十四人結成私黨,分別立號,並與&ldo;八俊&rdo;、&ldo;八顧&rdo;聯絡,一同密謀,&ldo;圖危社稷&rdo;。那真是一告一個準,靈帝立即以圖謀不軌罪下詔逮捕張儉,宦官曹節又暗中使人說服靈帝再擴大逮捕範圍。就這樣,張儉、李膺、範滂、杜密等人被捕處死,此外死於獄中的還有一百多人;六七百名正直的官僚文人或是純粹的文人被禁錮,一千多太學生被逮捕。宦官們為了不讓正直的文人東山再起,形成勢力,長期不懈地追捕搜查,這種迫害,一直延續了十五年,到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才告終。
這就是東漢時期第二次著名的&ldo;黨錮之禍&rdo;。
在這次&ldo;黨錮之禍&rdo;中,李膺、範滂、張儉等許多官僚文人或是純粹的文人所表現出的氣節是十分令人感佩的,他們的行為對後人發生了深遠的影響。每當奸佞當道、朝政黑暗的時候,他們就被後人引為榜樣,成為激勵後人抗爭黑暗勢力的力量源泉。
官僚文人集團被連根拔除以後,宦官就更加肆無忌憚。靈帝時期形成了以張讓、趙忠為首的&ldo;十常侍&rdo;。&ldo;十常侍&rdo;包括十二個太監,幾乎控制了朝中的所有大權,連靈帝都很怕他們,靈帝經常說:&ldo;張常侍是我爹,趙常侍是我媽。&rdo;
至於朝內外官員對&ldo;十常侍&rdo;的趨奉,那就更不用說了。
------------
8自古文人多強項(4)
------------
扶風地方有一個叫孟佗的人,家裡很富有,為了升官,他就盡力結交張讓的僕人,後來張讓的僕人吃飽了,孟陀還是沒有提出要求,倒是張讓的僕人沉不住氣了,主動問孟佗說:&ldo;您有什麼為難的事,我們一定替您辦!&rdo;孟佗說:&ldo;沒有什麼事,只需要你們給我磕個頭。&rdo;張讓的僕人答應了。第二天,孟佗去拜見張讓,故意去晚,等候在張讓門前的起碼有一千人,張讓的管家遠遠看到孟陀,就率領一群僕人,來到孟陀面前,一齊跪下磕了一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