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風雨飄搖的長安城(第2/2 頁)
臉的李治,僅穿了裡衣便走了出來,內侍總管吳毅小跑跟上來,為其披了件披風,並支了把傘。
緊了緊披風,蹲下來,瞧著淋成落湯雞的高智周,李治淡淡道:“你到底想幹什麼?”
“臣要進諫!臣要批龍鱗!”
“太子新亡,國朝內憂外患,你不能以龍體為由,將國事盡數委託給天后。”
“你是有過豐功偉績的帝王,你應該打起精神來,撥亂反正,重拾人心!豈能如此自暴自棄?”
高智周可不是書呆子,在費縣任縣令時,僅用三年時間便得窮山惡水政化大行。隨後入為秘書郎、弘文館直學士,三遷蘭臺大夫,乃言官之首。
別看他病了,老本行是一點都沒耽誤。肆無忌憚的批判自顯慶五年,二聖臨朝以來,皇帝的懶政。
若非皇帝縱容,李弘、李賢兩位儲君,怎麼會英年早逝。可即便搭上了兩位儲君,他依然任由妖后牝雞司晨,禍亂國政,那這個國家,還有前途可講嗎?
漢高祖劉邦龍行虎變,率從風雲,開創漢室基業。他這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殺母留子,以至呂后之禍,家國不寧。
自皇帝立武氏為後,已亡三位儲君,且天象示警不斷,若皇帝不以天意,難保大唐不會走漢朝的老路。國祚不由自主,君王大權旁落。
將國有諍臣,不亡其國,高智周不怕死,就怕將來到了九泉之下,無顏去見去見高祖太宗。身為言官之首,他不能忘了自己的責任,任由大唐“洪水滔天”。
總而言之,妖后不殺,不足平百官之心,不足平長安百萬百姓之憤,不足平天下萬民之怒。
“你,高智周,你個狗才,你敢詛咒朕的大唐,離間帝后?”
“朕,朕!......”
李治自幼受教於大儒,又兼太宗皇帝言傳身教,一直以“漢高祖慢而侮人,罵詈諸侯群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為誡。
對臣工們,從來是加於禮遇,登基三十四年,從來不曾這樣破口大罵過臣工,他覺得那樣有失教養。高智周能把逼成這樣,也算是本事了。
“好,你找死,朕成全你,朕就殺了你這老匹夫,看你還如何巧言令色。”
薛元超、郭正一等臣工,見皇帝動怒如此,也紛紛跪地,以身家性命擔保,請皇帝念在智周一生為國操勞,以寬仁之心饒恕他無狀之罪。
更何況,智周乃言官之首,自古殺言官都是亡國之音,縱容智周有罪,也該以例罷官奪職,任其返鄉,永不敘用就是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