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頁)
幾顆炸彈落在&ldo;東弗里斯蘭號&rdo;近旁,掀起巨大的水柱,船體驟然劇烈
地顛簸起來。接著,艦面結構和甲板上騰起幾團巨大的黃色火焰,這表明米
切爾專門設計的兩千磅重的硬化鋼炸彈已經穿透了德國克虜伯公司製造的裝
甲板。不到半小時,這艘一九一六年曾參加過日德蘭大海戰的久經沙場的戰
列艦的艦體就被完全炸毀,尾部首先開始下沉了。轟炸機耀武揚威地在&ldo;東
弗里斯蘭號&rdo;的殘骸上空盤旋,附近的艦隻汽笛長時間淒嗚,為它的完蛋致
束。據一位記者說,&ldo;賓夕法尼亞號&rdo;上的海軍部長和海軍將領們的表情就
象是在&ldo;參加葬禮,被埋葬的彷彿是他們的一位最親密的朋友,他們簡直難
以置信&rdo;。這位記者還說,有一位將軍宣讀了墓誌銘:&ldo;一枚炸彈爆炸了,
全世界都會聽到響聲。&rdo;
為數不多的幾架似乎不足信的飛機幾下子就把這艘巨型戰列艦炸沉的經
過被拍成了新聞紀錄片,放映後引起轟動,&ldo;比利&rdo;&iddot;米切爾一下子變成了
支援我軍的國會議員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詰問:既然戰列艦能被造價只有
數千美元的飛機炸沉,他們為什麼還要繼續浪費億萬美元建造戰列艦呢?但
是後來事實證明,駁倒海軍名將馬漢的理論要比炸沉&ldo;東弗里斯蘭號&rdo;更加
困難。&ldo;槍炮俱樂部&rdo;的持懷疑態度的海軍將領們仍不肯相信,飛機會嚴重
威脅高速靈敏並有高射炮掩護的艦隊。美國陸海軍聯席委員會於一九二一年
1 比利是威廉之暱稱。‐‐譯者
九月提出一項由參謀長潘興將軍莊嚴簽名的報告,支援海軍將領們的觀點。
該報告斷言:&ldo;戰列艦仍然是艦隊和美國國防的支柱。&rdo;這使米切爾的支援
者們大為惱火。為了改變上司們的這種對事實置若罔聞的態度,美國的這位
空中力量的熱忱提倡者又堅持不懈地努力了四年‐‐即使在一九二五年因為
違抗上司的命令受軍事法庭審判(這件事當時轟動一時)而辭職之後,他也
沒有停止進行努力。
但是,日本軍界卻比較認真地對待米切爾的空中力量理淪。日本帝國海
軍迅速著手進行深入研究,學習運用他們的觀察員從炸沉&ldo;東弗里斯蘭號&rdo;
中汲取的教益。美國國務卿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也許並不象比利&iddot;米
切爾所希望的那樣。美國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查爾斯&iddot;埃文斯&iddot;休斯(他在
一九一六年的選舉中僅以微弱票數輸給伍德羅&iddot;威爾遜)準備開創外交史上
的新篇章‐‐使美國稱雄太平洋。由於那年夏季爆發了那場要飛機還是要戰
列艦的激烈爭論,國會顯然決不會同意撥予款項,完成建造一支&ldo;首屈一指&rdo;
的海軍的計劃。
&ldo;我們謀求建立一種不是靠武器,而是靠互相尊重和友好來維持的美國
支配下的和平。&rdo;休斯七月份說。他認為,這次會議將達到的目的會比美國
參議院剛剛批准的限制海軍的目標大得多。十一月十二日,世界列強的政治
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