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5 頁)
。如果機構的領導是個平庸的角色,他會確保他的屬下更加平庸,最後,整個機構將會是平庸者的天地,毫無動力與生機。
愚蠢的人們爭相競爭,比試著他們的無能。
到了這個階段,這個機構已經走到了死亡的邊緣。它可能處在這種麻木狀態達20年之久,也可能悄然解體,最後也可能復甦(但復甦的例子很少)。
經過這個階段後,每個人都會以最愚蠢的方式掩蓋自己的無能。奉命去“排除有能力者”的人,很可能因為看不出某人的真正能力而失敗。
有趣的是,“排除有能力者";一旦失敗,有能力的人就開始往上爬。他們假裝自己很平庸,使他們看起來和其同事毫無差別。
當他們榮升高位之時,很快就會把他們的能力顯露出來。在尖銳刺耳的責罵聲中,他們突然變得極為聰明能幹起來。
“我們太過努力是錯誤的,我們不能與頂峰層比較,我們在低層同樣做著有意義的工作,配合國家的需要,我們應該問心無愧。";
“我們不自吹是第一流的。奮勇直前的人真是愚頑,他們自己的工作表現,好像他們是屬於頂峰層的人一樣。";
“思想交流和人員的調換是件好事——可惜從頂峰層來我們這兒的幾個人卻令人非常失望,我們只能得到被其他部門踢出來的蠢才。";
“哎呀,我們不該抱怨,我們要避免發生磨擦。無論如何,以我們微小的能力,可以盡力做好事情。";
如果經常聽到這些話,你就可以確定這個組織的性質了,他們的這些建議清楚地表示:所定的成就標準太低。他們只求低水準,甚至更低的水準。二流主管發給三流職員的指示,也以最低目標為準繩。
不求高水準,“永遠保持第三流”的座右銘,以金字刻在他們的大門入口處,三流水準已經成為所有工作的指導原則。
他們將進一步放低目標,以便讓所有的目標都能達到。
結果他們變得更加自滿,並且自鳴得意地說:“我們的主管是一個明智的人,他從來不多說話——那是他的性格,他也很少犯錯誤。”“在這裡,我們不太相信什麼才華,那些聰明人多麼令人討厭,他們擾亂既定的慣例,提出我們從來沒有試過的各種各樣的新計劃,而我們只要擁有簡單的常識和合作的精神,就可以取得輝煌的成就。";
事情進一步發展,組織也進一步惡化,高階人員不再透過與其他機構的比較來誇耀自己的效率。他們已無視其他機構的存在,不再光顧餐廳的食物,而寧願帶三明治上班。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瞭解英國的人都知道,那裡的出版社向來是以雜亂無章的環境而聞名的。一個人走到顯然是入口處的地方時,會被引導向屋外走,繞過一座建築物,走下一條小巷,然後再爬上三段樓梯,才到辦事處。
當飽覽過出版社的破漏與雜亂無章之時,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那些外表既整齊又方便的建築物時,心情不禁萬分舒暢。
那些銅和玻璃製造的外門,對稱地立在正門的中央,擦得發亮的皮鞋在光鮮照人的地板上輕快地滑向閃閃發光的電梯。彬彬有禮的接待員以鮮紅的櫻唇向冰藍色的電話聽筒嬌滴滴地說話,當她看見來拜訪的你時,會主動招呼你坐在電鍍的扶手椅子裡,以迷人的微笑告訴你:“請您稍等。”
從電梯往上看,你會發現寬大的走廊如何伸展到A、B和C部門,關閉的門內時而傳出有規律的打字機聲音。
帕金森定律(4)
一分鐘後,你來到董事長的面前,陷在他的地毯裡,被大人物的不斜視的目光催眠著,並被掛在牆上的巨大畫像嚇唬著,你會覺得終於找到了真正有效率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