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2/2 頁)
公,給他留下了比較豐厚的遺產,晉獻公在位時期,透過對宗室殘暴的打壓,外加對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央集權已經大大增強。而後重耳流亡列國,對諸侯各國的政治制度都耳濡目染。特別是在齊國生活的兩年,讓他深切瞭解了齊國稱霸的原因,在成為國君後,他也有樣學樣。晉文公的政策,比較著名的有三條:一是仿照齊國,實行&ldo;寓兵於農&rdo;的政策,設立三軍,建立國君對軍隊的絕對指揮權;二是封賞當年跟隨他流亡的諸位近臣們,確立他們在晉國世代為臣的世襲地位,並給予莊田和特權;三則是效仿楚國,獎勵墾荒,鼓勵百姓往晉北地區遷移。擴大耕地面積。這三條對晉國乃至中國後來的命運影響都很深遠,晉國鼓勵百姓墾荒的地區,主要就是今天的山西北部地區,當地原先是以遊牧民族為主,此時開始了遊牧民族和華夏族的融合。封賞大臣,給予世襲的權力,既使當時的晉國擁有了一個精英團隊,成了後來逐鹿霸主地位的重要本錢,卻也造成了晉國士大夫權力的日益尾大不掉,晉國王室權威的日益衰落,其實與此有關。
【二】
和當年的齊桓公一樣,晉文公爭霸的主要對手還是楚國,一個比當年齊桓公時代更加強大的楚國。
晉文公重耳歸國,是在公元前636年,他和楚國攤牌爭霸,是在公元前632年,客觀上說,他著急了些。
這時候晉國和楚國實力的差距、對比是明顯的,楚國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已成當時的第一強國,特別在齊國示威之後,楚國儼然呈現出獨大之勢,經過數年苦心經營的楚成王,也就再動了逐鹿中原之心。晉文公歸國後的這些年,楚國一直沒有停止動兵,漢水流域的許多姬姓小國,已經陸續被楚國平滅。原本是中原屏障的陳蔡兩國,也和楚國結成了軍事聯盟。本想爭奪霸主的宋襄公,也被楚國打得大敗,魯、衛、曹等國,也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向楚國表達了歸附之意。這時期北方諸國中,唯一有能力對抗楚國的,只有晉國,當然,力量還遠遠不夠。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