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歸鄉(第2/2 頁)
一些百年大族在這個時候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他們派出代表先後聯絡了七家義軍,北方大片國土淪陷,受損害最大的其實是他們。
七家義軍的領袖,成立的宗旨就是抗擊蒙軍,對於他們來說,還真沒有想做皇上的打算。沒多久,七家義軍在安陽會盟,找到並擁戴已經遷居漳州的宋太祖的嫡系後人坐上了皇位,定都建鄴,但國號變更為夏,號稱大夏帝國。
兩年後,義軍在當地百姓的配合下,再次攻下了幽雲十六州,兵臨山海關,而隴州和幷州也被義軍另外一路直接拿下。至此,北到長城,南到南越,西至河西走廊,東到大海的整個區域再次歸於漢人的統治之下。
夏國成立後,按照夏制對中原進行區域劃分,除去京城直轄的建鄴府之外,把整個大夏劃成十八個地方大州,派駐巡察使和州衛軍指揮使,作為當地軍政主官。州下面設定府,府轄小州、縣,這三者長官均歸地方大州報經朝堂後直接認命,州、府沒有知州、知縣的任免權,這也是跟以往朝代最不同的一點。
全國共劃分九十二府,一百四十七小州、二百八十三個縣。十八個地方大州管轄區域為幽州、幷州、隴州、甘州、蜀州、洛州、青州、楊州、蘇州、杭州、漳州、廬州、江州、荊州、潭州、貴州、交州、越州。
大州巡察使為三品,府設四品知府,小州設六品知州,縣設七品知縣。不過為了區別,有的知州是五品,這些州大部分是地方上比較重要的城池,比如鄂州、泗州、江州這些。
得益於夏朝初期的寬鬆政策以及義軍打下的基礎,夏立國百年來,歷經五帝,國內社會安定,民生鼎沸,外圍的很多民族重新開始奉夏國為宗主國,像西北的回鶻、西南的吐蕃、大理、南方的南趾、以及東北的赤金,就連海外琉球也於幾年前遣使入朝。
袁銳也一直想著自己的事情,他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他對於事件的敏感度很高,特別是在歷史上的,他知道,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比如這次刺殺。
袁睿不是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人呢也算聰明,讀書很用心,也刻苦,縣試過的還算容易,在縣官學中成績也在前列。
他對很多事情想不清楚,不是腦子壞了,是真的想不起來了。但是有件事,他印象還蠻深,是關於剛剛說的新政的。
他現在清晰記得,三個月前春節剛過,因為假休,他正在家中溫書,同村的里正很早就來找他。跟他說了一件事,想著是否可以把幾個親戚家的田產放在自己名下,當時袁睿還開玩笑說,自己幾個月後才參加府試,即使考上,還有鄉試,現在是不是太早了。里正倒是沒有多說,只是順著他說,早晚都是,要不提前辦了,袁朗推辭考慮一下,先讓里正回去了。
令他奇怪的是,里正走後不久,家下幾個叔叔伯伯也過來了,也是說要把名下的田產過戶一部分給自己,這下,袁睿才感覺到不對勁,就是自己中了舉,也是差不多一年後了,他們就這麼確信自己能考得上,當時的他哪裡曉得這些世故,也只能託詞推了後去。
人沒有前後眼,要是沒有後面一些事情,他還是想不到那麼多,作為一個單純的書生,想著就是為了每年可以節省一些賦稅,畢竟中舉後享有更多的減免。可是,後來不經意間,聽到一些閒言碎語,說什麼眼看著袁睿就要發達了,不但自己學業有成,而且朝中有人,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