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法國人的擔憂(第2/4 頁)
亞人宣誓效忠,並承擔兵役,將建立一個敕令院機構,吸收大量地方頗具聲望和公正道德人員充當院士,為陳州的發展出謀劃策,一起來參政議政。
為了確保陳州的向心力和歸屬感,陳王還宣佈在藩地內實施四年免費義務教育,所有適齡孩童皆需入學,接受漢語教學。若有資質優異,且學有餘力的孩童,陳州殖民政府可推薦至暄州或者黔州高階學堂,或者大學進一步“深造”。
當然,為了避免引發族群矛盾,也為了安撫當地人心,陳州並未禁止法語和英語的使用。不過,正式公文卻要以漢語為主,英法雙語輔之。
齊國的義務教育已實施九十餘年,統一的國家,統一的民族、統一的文字早已深入人心,再加上齊國科技和工業不斷迭代跟新,經濟狂飆突進,皆賴教育之功。
在社會中,若是能潛心苦讀,用心學習,雖然不能保證大富大貴,但絕對是改變自身階層的最好出路。
因而,不論是內閣政府,還民間百姓,對教育之舉,還是比較重視的。每個家庭生下一堆孩子,父母總要傾盡所有,儘量供出一個或幾個能讀進去書的孩子,以期實現階層的躍升。
不論是透過政府考試,成為一名書吏,然後一步步晉升至更高階的官員,還是進入大型公司或者工廠,獲得優渥的待遇,都能極大地改變自己乃至整個家庭的境遇。
而眾多的海外殖民領地,為了加強當地的向心力和歸屬感,自然也是要大辦教育,學漢語,習漢俗,薰陶華夏文明。
重要的直屬領地(納入內閣行政管理體系)自不消說,不僅有完備的免費義務教育,還有政府和地方共建的大學,為當地培養高層次人才,就是像印度、孟加拉、黔州、殷洲、海州這些納入海外殖民事務部管轄的偏遠殖民領地,也會盡可能地在控制區內實施漢化教育,將齊國文明植入其中,以減少殖民統治的阻力。
南美慶國,國內種族成分那麼複雜,有歐洲諸夷,有南太平洋土著,更有不少野性難馴的印第安原住民,他們的政府也在不遺餘力地推進漢化教育,力圖以強大的華夏文明將雜七雜八的各民族儘量糅合在一起,形成國家向心力。
想要在陳州有一番作為的陳王,自然不能忽視地方教化之力,前後三批來自本土招募的人員中,除了大量管理人員、工匠以及農人外,還有三十多名寶貴的學科老師。
他們這些教師,將是陳州未來發展的奠基之人,更是散播齊國文明,凝聚漢家人心的關鍵力量。
——
7月22日,魁北克。
作為新法蘭西殖民地的首府,魁北克是整個殖民地最壯觀、最古老的城市,其人口從1700年約兩千人增加到1730年的四千多人,足足增加了一倍之多。
1710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新英格蘭人在佔領阿卡迪亞後,曾分兵兩路攻擊魁北克,但它的天然屏障再次讓英格蘭人遭到可恥的失敗。1711年8月,英格蘭海軍上將霍維登·沃克上將所率領的的七艘戰船還被法國人擊沉在聖勞倫斯灣北岸。
那次戰爭當中,跨陸地邊界修築的一連串稜堡,已淹沒了魁北克城奠基人尚普蘭當年豎立的界標甚至他的墓地。
鑽石角懸崖頂上的自然壁壘,仍然是這座城市的主要屏障。屹立於聖路易斯堡的巨大建築是殖民地總督官邸以及高官官邸,還有教堂、神學院、女修道院或主宮醫院,軍官、王室貴族、神父和修女步行、騎馬或坐馬車,往來其間。
城市下部有船塢,商船靠岸,駁船進塢,還有碼頭、貨棧和商業區,商人、賬房先生和水手聚集在那裡,解除安裝並儲運進出殖民地的貨物。
兩三層堅固的石頭建築,排列於狹窄的街道兩旁。街上行駛著四輪馬車,闊綽夫人、小姐帶著僕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