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二章 此消彼長;漸變為持久之戰(第2/4 頁)
運力有限,一口氣運送太多部隊過來反而難以施展拳腳,分批增援過來才是最合理的。
這一天的中午時分,從瓦胡島福特島海軍航空站起飛的一架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發現了從西南方向浩浩蕩蕩撲向珍珠港的明軍艦隊主力。
望著遠處海面上數不清的戰艦,機組成員震驚得張開了嘴,默然良久,機艙中只能聽到引擎的轟鳴聲。
足足八秒過後,主駕駛沉聲道:“約翰斯頓環礁的情報是真的……他們來了。”
宋仲楷佇立在永樂號戰列艦的艦橋中,他喜歡長久的站在這鋼鐵鉅艦的中央,眺望前方無邊無垠的大海,思索、假想未來可能的戰局變化。
百年海軍常被用作形容海軍建設的代價巨大、耗時極多,對於一個工業國來說,戰艦和基地反而是最容易解決的,比較困難的是人才培養,至少要花兩代人的時間來搭建完整齊全的培養體系。
同樣困難但容易被忽略的還有水文氣象資料,陸軍將地圖視作機密珍寶,海圖對海軍的重要性更甚於此。
陸軍也許還能在戰前幾天派出斥候去臨時偵察、繪製地圖,可海軍想要臨時抱佛腳的話,那少說也要提前個把月。
積年累月留下來的航海日誌、水文紀錄、海圖資料都是寶貴的財富,這是海軍大國的底蘊,但常常被人們忽視。
英、荷、美、澳四國艦隊在南洋地區作戰時就十分依賴荷蘭人提供的資料;鐵底灣海戰中,三川軍一艦隊見好就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鳥海號的海圖室被擊毀,艦隊失去了航行參考資料。
宋仲楷深知這一點,隨著明軍的攻勢矛頭指向遙遠的太平洋深處,可靠的水文資料越來越少,這令各艦的航海官寢食難安。
如果說大明海軍掌握了南洋諸地八成的海圖與水文資料,那麼越往外越少,到夏威夷群島這兒或許還不到四成。
但對於美軍來說卻是相反的,資料越來越詳盡豐富,如此便是典型的此消彼長。
這時候炮術官走了過來,笑著開口發問:“伯爺,等得勝而歸了,朝廷那幫人商量商量給您封侯應當不成問題吧?”
宋仲楷目不轉睛的凝視著前方,平靜道:“說了多少回了,在外要稱軍職。”
夏津伯之爵的由來不怎麼光彩——當年敬宗皇帝冊封皇后,按照明代標準習慣為皇后之父加官進爵,這便有了初代夏津伯。
然而明代皇后之父的伯爵爵位不是世襲的,去世後爵位就煙消雲散。
皇后宋氏不像以往的列位皇后那樣賢良淑德,她靠著吹枕頭風讓敬宗下旨將夏津伯一爵改為世襲,又賜丹書鐵券。之後,如廟號一致的敬宗皇帝太過逍遙,縱情聲色,無子而崩,成了大明歷史上又一位短命皇帝,依照兄終弟及的祖訓,其弟繼位,這便是莊宗皇帝。
當時不少大臣上書建議取消夏津伯之爵的世襲罔替,理由是不合祖制,不過莊宗最終並未採納,其原因眾說紛紜,野史和故事中的說法是財帛換世襲——夏津伯精通海外走私之暴利,積攢下來的巨量財貨都進了莊宗的內帑庫。
這個說法在民間的接納度很高,歷代夏津伯都少不了跟大海打交道,不僅經營出海貿易,而且不少子弟都在水師供職。
等到宋仲楷這一代,夏津伯之爵並不光彩的過去已經漸漸消褪了,可是他心底裡仍然立志要徹底將之洗白、染紅,為之增添無上光輝與榮耀。
“已經被瞧見了,沒什麼可遮掩的。傳令,解除無線電靜默,調整陣位,快速前進。”他如是命令道。
奪取夏威夷,立不世之功!
與他懷揣相同信念和期許的還有艦隊當中的許多人。
根據珍珠港附近潛艇發回的電訊,太平洋艦隊還未全部離港,可能是因為受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