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心靈人格無關時,會於身、於家、於鄉、於國、於天下不一定有益。當相對真理有益之時,對等之害不可避免。佛經上喻為“功德天”與“黑暗女”不離;老子稱為“福兮禍之所伏。”現代科技是相對真理的認識,當我們在享用科技成果時,對等危害潛伏等待著我們,有的眼前已顯現,如空氣汙染、水質汙染、食品汙染、人心汙染等等。有的一時還未顯現出其危害,如核燃料,現代人得利,子孫後代卻遭殃。核廢料透過地震、海洋鉅變(如:南北兩極變更位置)等意想不到的因素,總會禍患眾生的。所以,人類應追求絕對真理的一相性,無害性(“利而不害”),利他性(“為而不爭”),究竟性(徹底解脫)。
“物物者與物無際(能產生萬物的“道”與萬物沒有界限),而物有際者(而物體與物體之間有界限),所謂物際者也(這就是常說的物介面)。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不際者,無限之“道”也。“道”不際是指“道”無邊也;際者,有限物也。“不際之際”,是無邊有限也。無邊的道中產生了有限的物。“際之不際者”,晃指有限之物存在於無邊之道中。所以,“不際之際”就是“際之不際”者也)。謂盈虛衰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散也。”(《莊子·知北遊》)
莊子講的有限之物存在於無限之道中,這種有限與無限的關係與愛因斯坦的宇宙有限無邊論相似。一切萬物都是人循業的自心現量,一切現出的物量皆依無相一相的道體來現,故道體雖現物象而本身不變。猶水中現月影而水體不變,鏡中現影像而鏡體不變。水月映象有盈虛衰殺,但水與鏡卻無盈虛衰殺。在有限看來有盈虛衰殺的變化;在無限看,則來根本沒有。這就說明了,一切相對事物的存在皆是暫時的、虛幻的、非本質的,於其認識,也是相對的真理。而無限的、永恆不變的、本質存在的絕對真實體,才是絕對真理的“存在”。
7、“道”無極性
“夷”、“希”、“微”都是用來表示“道”的屬性的概念。“夷”者平也;平者,一相也;一相者,無見也,有見只能是二相。可見“視之不見名曰夷”,是表示“道”一相的非極性屬性。見而無見是真見。佛陀講:“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楞嚴經》)一相的真見不是二相的眼見。真見見時,無二相的能見所見。真見離於用眼所見,感官之見無法見到真見(見不能及)。佛陀又說:“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知見法界,解了實相,空無所有,無有和合覺知之相,得無漏相,無所作相,如幻化相,熱時炎相,乾闥婆城虛空之相。菩薩爾時得如是相,無貪恚痴,不聞不見,是名菩薩摩訶薩真實之相,安住實相。”(《大般涅槃經》)所以,老子的“視之不見”和佛陀的“見見之時,見非是見(第一、三“見”為真見),“無有和合覺知之相”,“不聞不見,是名菩薩摩訶薩真實之相,安住實相”是同一個道理,真可謂“唯聖者與聖者相通”也!
“希”者,無也!老子講“大音希聲”,無聲才是大聲。凡有限皆是區域性,而無限才是全體!全體、無限者大,部分、有限者小。只有無聲才是無限之聲,全體之聲,故“大音希聲”。可見“希”仍是表示道無聲無響的非極性屬性。
“微”者,摸不著也,無形也。“大象無形”,凡有形皆是有限、具體、有界、有相之物,只有無形無相才是無限、無界、無際的大象,大象就是“道”之象。
故“希”、“夷”、“微”三者都是表達“道”的非極性、無限性、無相性、一相性等的絕對真理之屬性,都是描述絕待狀態的,都是表示絕對存在的,都是老子以現量境證得的絕對屬性。絕對的屬性不能用相對的比量來表述,只可從現量境深入體悟體證。故用極性屬性的語言思維無法把握,故不可思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