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為了鼓勵這些拉來的隊伍肯賣命,他給兩個團長懸了賞格:&ldo;先入津者給資30萬,官兵另有厚賞,擢升軍長;入京先到者並以衛戍司令相待。時機已迫,好自為之,勿落人後也。&rdo;可是這次暴動又失敗了,&ldo;治安及張俊卿團長情急智亂,倉皇逃遁,今尚存亡莫卜,出師未捷先折大將,損失殊大,不勝痛恨。&rdo;
行刺和暴動都失敗了。正好這時中日簽訂了塘沽協定,&ldo;簽字後,日當局對倒黨救國運動暫行不助&rdo;。白堅武一時就無所事事了。再說他感到住在國內也不安全,於是就動身到&ldo;滿洲國&rdo;去。在那裡,他常去找日本和&ldo;滿洲國&rdo;的一些要人,請求他們援助。可是日本人對他越來越冷淡了。
他向日本人提出:&ldo;招集熱河民兵2萬人為解決華北根本。熱民儲槍甚多,日本收槍易激民變,不如移河北,一舉兩得。此亦少少轉移之法,為日計亦殊佳,猶歷代定鼎移民。&rdo;這個計劃得到了熱河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大佐的贊同。後來松室調任龍江特務機關長,這事就半途而廢了:&ldo;餘之來熱由松室發起,今事至半途,借債拉友,一塌糊塗矣。不告之於始期,而告之於中途,此所謂教人騎虎,又從而止之,何可為訓?種種失信,奚以為人矣?&rdo;&ldo;熱河之行本由松室敦約,乃松室調任龍江後一無迴音,致令我勞民傷財,一無所成;及何庭流晤之於新京始告我底蘊,殊恨其不早耳。&rdo;其實他應該早就感覺到這底蘊,即日本軍方並不支援他的熱河計劃:&ldo;日友三野友吉力阻餘熱河之行,餘再四譬說伊終堅持,其勸餘在津合作大亞細亞主義。&rdo;你自以為這&ldo;為日計亦殊佳&rdo;,也許正是他不願你插手之處呢,這日本人的事也難辦的很哪。
領不到錢,熱河之行還借債賠了錢進去,日子也就更難過了:&ldo;日用不足,當金錶百圓&rdo;,要過端午節了,&ldo;餘正處山窮水盡之際,乃當皮衣付三十元,實無法也。&rdo;&ldo;託向土肥原助籌小款以資運用。&rdo;
1935年,白堅武還策動了一次兵變。6月26日北平軍分會所屬鐵甲車大隊駐豐臺的第六中隊長段春澤率部叛亂,衝擊永定門,因已有戒備,失敗了。(鄒文敬《&ldo;九一八&rdo;後日寇製造&ldo;華北國&rdo;的陰謀》,見《文史資料選輯》第三十七輯,文史資料出版社1980年版,第66~73頁)他還進行過一些策反軍隊的活動,也都沒有結果。&ldo;日來心緒極劣,感今後之無路,英雄無用武之地,此生不能成業,便當入山為僧,了此殘生矣。&rdo;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9日&ldo;午後,《大公報號外》:中日軍停止衝突,保安隊接防宛平縣城。圖窮匕首見之局,能拖幾時。&rdo;&ldo;何庭流函潘燕生約餘往平任要職。此何時也,餘安可仕!復庭流代謝而已。&rdo;當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之後,他無法再同日本合作了,終於也同何庭流分了手。白堅武的日記終止於8月14日,&ldo;八一三&rdo;上海戰起也記了一句。以後即沒有了。據日記印本的編輯說明,&ldo;9月,在冀南肥鄉縣被國民黨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所逮捕,旋經審訊以漢奸首領罪被處決。&rdo;不知道當時宣佈的罪狀是怎樣寫的,就憑他自己日記中所記的那些事實,判他十次死刑也可以了,殺得不冤枉。
朱正:兩個朋友‐‐李大釗與白堅武(六)(3)
不過,如果要問他自己主觀上的想法,那麼我們在他的日記裡還可以看到這樣一些話:
何庭流偕東京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