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2/2 頁)
。好像從那時起,蘇聯政府也傾向於明確瓜分波蘭的想法。德國政府明白這一觀點,決定實現準確劃界。德國政府認為,獨立的波蘭可能會成為經常不安定的策源地。德國和蘇聯在這一問題上也想到了一處。(檔案號n0:05754,見《蘇聯歷史檔案選編》第4卷,第520~521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朱正:怎樣的天火(2)
張西曼稱波蘭為&ldo;東歐陰謀中心&rdo;,就比德、蘇兩國外交部長說的&ldo;經常不安定的策源地&rdo;分量更重一些了。
1941年4月13日,蘇聯同正在跟中國作戰的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條約中還包含一項宣告: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此舉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一時輿論譁然。救國會諸君子發表了致史達林的公開信,表示絕對擁護中國政府宣佈這一條約涉及中國部分無效的宣告。而張西曼的說法是:&ldo;蘇聯因感在遠東之孤立,而西方反動派更在加緊鼓勵吞滅歐陸的希特勒德國執行&l;防共同盟&r;的十字軍任務,為減輕東顧之憂和分化軸心陣線起見,乃於4月13日與日寇訂立一時權宜的中立條約,為期五年。但對援華初衷並無損害。&rdo;(《文集》第286頁)好一個&ldo;並無損害&rdo;,原來蘇聯的&ldo;援華初衷&rdo;就是這樣麼?
抗日戰爭剛剛結束時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實際是1945年2月雅爾達會議上羅斯福背著中國許諾給史達林的。蘇聯乘機收回它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東西。條約及有關附件規定了外蒙古獨立,大連商港國際化,蘇聯租用旅順口為海軍基地,中蘇共同經營中國長春鐵路等。對於這個條約應該怎樣評價,1989年鄧小平對來中國訪問的戈巴契夫說:&ldo;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勝利時,美、英、蘇三國在雅爾達簽訂秘密協定,劃分勢力範圍,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利益。那是史達林時期。當時中國的國民黨政府同蘇聯簽訂條約,承認了雅爾達的安排。&rdo;(《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93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