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開始相互放血(第3/4 頁)
方臘已經派大將方七佛率領七萬精兵強將北上,看那意思是準備前來奪取長江。
譚稹一聽方臘義軍主動來送死,突發異想,想要在潤州組織一次大會戰,用以消滅方臘義軍的主力,然後再揮師南下,一舉收復蘇、秀、湖、杭四州。
換而言之,譚稹竟然想一戰定乾坤,留下其善戰的美名。
老實說,這固然有譚稹盲目樂觀的原因,也是因為以前的農民起義,真不難剿滅,完全就是給宋軍將士刷軍功的。
所以譚稹是真沒將方臘義軍放在眼裡。
譚稹不切實際、急躁銳進的設想遭到了普遍的反對。
面對譚稹這麼激進,陳遘更是勸道:“當務之急乃是守住過江的通道,先立於不敗之地。鎮江城、金陵城皆堅城,左右又有山頭百餘,利於我軍佈陣設防。蟻賊雖眾,卻不能在我防區展開。我軍依險而守,扼住蟻賊北上之路,便是大功一件。”
紹聖三年,趙佶以平江、鎮江軍節度使的身份被宋哲宗封為端王。
到了政和三年,趙佶登基的第三年,就將鎮江由州升格為府。
——這是兩浙地區最早由州升格為府的城池。
這說明鎮江在趙佶的心目中地位是比較高的。
鎮江之所以得到趙佶的重視,除了趙佶的個人情感以外,也因為鎮江這個地方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鎮江北有長江天險,是長江下游的軍事重鎮,可以阻擋南侵之兵南下,又四通八達,哪裡都去得,古往今來皆是兵家必爭之地。
瞭解軍事的人,都知道,這樣關鍵的戰略要地,肯定得在第一時間抓在手上,力保它萬無一失。
因此,陳遘給譚稹進獻得是金玉良言。
可面對陳遘的金玉良言,譚稹回以的卻是,將陳遘送入監獄。
譚稹將陳遘送入監獄的罪名是,陳遘丟了六百萬石秋糧,不僅資敵,還令開封府今年的糧食變得緊張。
陳遘是淮北淮南轉運使,兼管著兩浙地區的秋糧運輸工作,讓江鴻飛劫走了六百萬石秋糧,肯定是一個大罪。
不過,陳遘到底提醒趙佶東南發生叛亂了,也算是立了功,如果有人肯為陳遘美言,陳遘也不至於入獄。
可王黼在捂此事,陳遘卻一遍一遍地往上捅此事,陳遘早就得罪了王黼,王黼豈能不收拾陳遘?
還有,當初譚稹是跟著陳遘立了不少功,但也沒少受陳遘的氣,如今正好報仇雪恨。
於是,陳遘這個在歷史上平方臘起義一事上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大能臣,就被王黼和譚稹聯手治了罪,打入了大牢。
譚稹殺雞儆猴處置了反對他會戰的陳遘。
譚稹還找來所有反對會戰的人,一一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重申他們若不以雷霆之勢粉碎東南蟻賊的叛亂,就會成為趙宋王朝的罪人。
別人也就不敢再反對了。
於是,雖然方臘義軍緊趕慢趕,但還是宋軍先過了長江。
可是,在譚稹的堅持下,宋軍渡過長江後,卻沒有去依託鎮江、江寧等堅城固守,而是在潤州拉開架勢,要跟方臘義軍會戰。
方七佛來到潤州了之後,聽說宋軍已經過江了,後悔不已,他心想:“若聖公能早幾日來見江衍,我又何必如此被動?”
接著,方七佛探聽到,譚稹已經調兵遣將命令他手下的宋軍在丹陽的練湖一帶集結,似乎是想要跟他會戰。
方七佛大喜,若是一戰擊潰譚稹部宋軍,他還是有望奪回長江的。
雙方都有交戰的意圖。
於是,丹陽湖之戰便打了起來。
開戰之前,譚稹以為就是屠殺一群農夫。
交上手以後,譚稹才知道,他的對手是一群不怕死的瘋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