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他對俄國的看法是很有意思的,而且在今天看來更是如此。他說,俄國是一個不能用武力征服的國家。&ldo;象俄國這樣的國家,只有利用它本身的弱點和內部的分裂才能使它屈服。為了打擊這個政治上薄弱的地方,就必須震撼這個國家的心臟。&rdo;(第3卷第1266頁)換句話說,俄國只能透過其內部戰線而被征服,這就意味著要透過革命來獲得勝利。克勞塞維茨大概是第一個提出這種見解的人。
十、 克勞塞維茨對拿破崙戰爭的忽視
我們應該記得,克勞塞維茨不僅生活在拿破崙戰爭時代,而且還參加了1806,1812,1813和1815年的各次戰役。然而他對拿破崙的指揮才能如此不加註意,實在令人吃驚。同樣令人吃驚的是,雖然他承認拿破崙是攻勢主義的最偉大的倡導者,並且還寫道:&ldo;拿破崙在他所從事的戰爭中,大概沒有一次不是想在第一次會戰中就打垮敵人的。&rdo;(第1卷第404頁)但是他仍然認為防禦是作戰的較強的形式。此外,還有一件令人震驚的事,在他對重心問題的卓越討論中,卻沒有提到過拿破崙對英國同盟的六次鬥爭,而拿破崙最終沒能贏得他那長期進行的一系列戰爭的最後勝利,就是因為他沒有能力&ldo;打擊這整個戰爭的共同重心。&rdo;
他雖然也曾指出:&ldo;法國皇帝在軍隊的背後一直是極為慎重地採取這種措施的,所以他所進行的歷次最大膽的軍事行動,並不象表面上看來那樣冒險。&rdo;(第3卷第1347頁)但是,克勞塞維茨並沒有抓住問題的實質。拿破崙是為了想獲得完全的行動自由,必要時甚至可以離開他的交通線。因為他深知,只要基地鞏固,交通線的暫時損失是無關緊要的。
克勞塞維茨認為:&ldo;戰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簡單的準則是集中兵力。除了為實現迫切的任務必須把兵力調開以外,任何部隊都不應該脫離主力。我們要嚴格遵守這一準則。(第1卷第291頁)然而拿破崙井不這樣認為,他常常把他的兵力分散開來以誘惑敵人進人陷阱。他不僅沒有象克勞塞維茨所主張的那樣集中兵力以掩護交通線,而且還將他的軍隊分為三個或是三個以上的寬廣縱隊,組成一個他所謂的&ldo;營方陣&rdo;,採取他們通常使用的菱形隊形。每一個縱隊都有單獨應戰的足夠能力。如果敵人攻佔一個縱隊,這個縱隊自身就能堅守陣地,等待支援,而這時其他的縱隊便分別從側面向敵人進行進攻。無論是哪個縱隊先遇到敵人,它便成為了其他縱隊的前衛。 [ 譯者註:關於在耶拿會戰中營方陣的詳細描述,請參見本書作者的《西洋世界軍事史》,(1955年版),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出版社1981年版,第2卷第423-426頁。 ] 克勞塞維茨儘管參加了耶拿會戰,但他對於這種富有彈性的集中方法卻完全不瞭解。他自己的方法是十分硬化的,這可以用他自己的陳述來進行證明。他說:&ldo;……在會戰以前進行浴血的前衛戰,只能看作是不得已而採取的下策,如果不是必要,是應該避免的。&rdo;(第1卷第370頁)
克勞塞維茨有許多盲目的見解,其中最大的錯誤是,他從來沒有認識到戰爭的真正目的是和平而不是勝利。因此,和平應該是政策中的主要思想,勝利只不過是為達到這種目的的手段。他也從未考慮暴力對最終和平的影響,實際上,&ldo;和平&rdo;這個詞在《戰爭論》中一共才出現過六次。他認為,拿破崙是絕對戰爭理論的前輩大師。然而,這個絕對戰爭及其最高限度的暴力又把他引向到了哪裡呢?不是引向他所嚮往的和平,而是聖赫倫那島。由他推進到了最高極限的暴力,結果是以絕對的失敗而告終的。如果希望和平不僅僅是一種暫時的作戰,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