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滅魏(第2/5 頁)
。
不過領兵之人還是跟歷史上一樣,分別由王翦以及王翦之子王賁領兵。
歷史上秦滅魏用了二十萬兵馬,但如今趙,燕還在,二十萬兵馬就不太夠了。
為了一舉滅魏,秦國動用了三十萬兵馬。
歷史上秦國滅韓用了二十萬兵馬,滅趙用了三十萬兵馬,滅魏用了二十萬兵馬。
滅楚用了六十萬兵馬,滅燕用了二十萬兵馬,滅齊用了二十萬兵馬。
這場滅魏之戰牽扯甚廣,從一開始秦國就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首先是重金賄賂齊國相國後勝,確保多半不會參戰的齊國一定不會參戰。
其次是成蟜跟李園打招呼,做交易,以免楚國插手。
就算如此,為了萬無一失,秦國依舊派內史騰在故韓與楚的邊境陳兵,阻攔有可能出現的楚國援兵。
最後就是預防趙國了。
趙國跟魏國接壤,如果非要出兵援助,秦國也沒有辦法。
為了阻攔趙國援軍或者儘可能減少援兵,秦國動用各種手段給予了趙國巨大的壓力。
趙國西部要害關口,秦國陳兵相對,蠢蠢欲動。
趙國東北部與燕國的邊境線附近,透過秦國的運作,燕國的兵馬也虎視眈眈。
由於此時政治春暖花開之時,狼族也趁機南下打草谷,牽制李牧率領的十萬趙國邊軍。
如此情況下趙國多半是不敢抽調軍隊援助魏國的,硬要抽調數量也極其有限。
再賄賂郭開一手,事情就穩了,趙國絕對會對魏國袖手旁觀。
因為此時趙國的當家做主的是剛繼位不到兩年的趙王遷,趙王偃已經嗝屁兩年了。
趙王偃若是還在,還能壓制住郭開,也能夠壓制群臣,能夠獨斷專行的決定支援魏國。
趙王遷就沒有那個能力了。
首先趙遷出身就不正。
他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那才是趙王偃正牌王后所生的長子趙嘉,本該具有最正統的繼承權,可惜被強行廢除。
趙國境內支援趙嘉的人更多,趙遷是被相國郭開和王后趙悼倡後強行扶上位的。
其次趙遷是趙國國都內出了名的品行不端,能力低下,早就被寵壞了。
吃喝玩樂趙遷非常擅長,治國理政就一塌湖塗了。
趙遷的威望低下,差不多相當於半個傀儡,國政大多掌握在郭開和其母手中。
趙遷之母也不懂治國,因此國政實際上是掌握在郭開手中。
趙遷又好忽悠,這麼說吧,此時郭開手中的權勢跟歷史上巔峰時期的呂不韋差不多了多少,就是半個趙王。
趙國外部內部的環境,都決定了趙國會袖手旁觀。
保證了魏國的外部環境,孤立無援的魏國消亡就是遲早的事情了。
歷史上秦國是先利用洪水破了魏國都城大梁,再消滅了被阻攔在黃河以北的魏國主力。
這一次是穩紮穩打的堂堂正正之戰,先消滅魏國的主力,再破魏國都城。
消滅魏國主力的事情由王翦去做,另外王賁率領一支由騎兵組成的偏師遊曳在魏國境內,阻截援軍,襲擾後勤。
這場戰爭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結束,少則兩三個月,多則五六個月。
這領兵打仗之事成蟜並不擅長,自然不會參與,只是平常從軍報中瞭解戰爭的進度。
雖然其他各國沒有支援魏國,但目光一樣都放在這場戰爭上。
在魏庸的暗中配合下,秦軍穩步推進,攻城掠地,但又不至於將魏軍給直接擊潰了。
在魏庸回覆的計劃中,打算在戰爭後期將魏軍的主力聚集在大梁城中,如此方便進城後的秦軍一網打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