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著,至今仍有人為其“吃相”的絕對難看而感到難過。
事實上,在中國,包括食相在內的食禮乃一切禮儀的開端。“夫禮之初,始於飲食”。《禮記·曲禮》對此作出過一系列十分嚴格而細緻的規定,例如:
毋詫食——飯桌上不可以發出這種聲音;
毋齧骨——別像狗那樣啃骨頭;
毋投於狗骨——自己吃不了的食物也不能餵狗吃
當食不嘆——有的吃,還嘆什麼鳥氣;
毋摶飯——不要與人爭飯食;
毋放飯——沒吃完的食物不可再放回盤中以饗他人;
毋反魚肉——不可以把一條魚翻過來再吃;
毋固獲——不可死盯著自己愛吃的東西吃個不停,講究營養均衡;
毋揚飯——不可對著燙飯使勁吹氣企圖使它變成冷飯;
飯黍毋以箸——要用匙羹來進食米飯,不許用筷子;
羹之有菜者用夾,無菜者不用夾——務必用筷子來撈湯裡頭的菜,如此才能“撈”個風生水起,若湯裡無菜,就不要將筷子在裡面亂撩,做無用功了;
毋嘬羹——喝湯不是飲奶,不可直接用嘴吸吮,記得用匙羹;
毋絮羹——在湯裡亂放作料是一種沒有品味的行為;
毋翳酉——如果在湯羹裡吃不到作料,也不要懷著報復心理把嘴對著醬油瓶醋瓶猛吸一氣;
毋刺齒——不可剔牙,也不可在左手的掩護下剔牙。
食相以及大部分的禮儀都具有禁忌的性質,說穿了,無非就是要我們儘量剋制各自的動物本能,成為一個合乎社會規範的文明人。然而,飲食和性,正是人類最難以克服的兩種頭號動物性衝動,因此,如果控制自己在餐桌上的食相令你感到十分困惑,五花八門的戒律又令你心煩意亂乃至方寸大亂時,不妨來它個化繁為簡,食相的禮儀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第一要慢,第二要靜,把握了這兩條,就能大致無錯,中餐西餐,什麼樣的場合都能應付。這種事也有一點像參禪,師傅問你,你且只管做蒙娜麗莎式的微笑,非但不立文字,打死都不要開口說話,如此就不會錯到哪裡去。算不算是自欺欺人,就只有心裡清楚了。
對於他人和自身在食相上的種種要求,基本上是反自然的。例如,中外的食相禁忌皆無一例外地反對以犁庭掃|穴和狼吞虎嚥的風格進食,這一條顯然是針對我們的先人來的。可以想象,當那些飢餓的祖先們好不容易捕到獵物,如果人不狼吞虎嚥,那麼立刻會有作為搶掠者的狼來吞,虎來咽,甚至連人帶食一併被狼吞虎嚥。對待食物,能不像秋風掃落葉般冷酷無情乎?
二零零一年初頒佈的新版《國家女排管理細則》首次觸及食相:第十三條:“文明進食,吃有吃相。”個人認為,競技體育必須帶有一定程度的野蠻,畢竟,我們為之歡呼的並非“文明進餐,吃有吃相”,而是一幫子“如狼似虎”的中國女人。
在這個全球化運動如火如荼,“文明的衝突”又無從談起的鬱悶年代,偶爾玩一下“非禮”遊戲,不失為一種安全而文明的解憂之道。就飲食而言,在把兩隻手都洗乾淨的前提下,到飯館裡放下食相然後手口並用地吃一回手抓羊肉,應該是件很過癮的事吧。於是我去了,那盤羊肉端將上來,怎麼看都看不出讓我們用手的意思,甚至連發個手套這一類的暗示也欠奉,經理見狀,就過來解惑道:“所謂手抓羊肉,現在指的是一種烹飪方法而不是進食方式,本餐廳的手抓羊肉,都是經我們的廚師認真抓過的,大家可以放心享用,用筷子。”
食相是多媒體的,不雅的食相,還包括一些不該在餐桌上發出的聲音。
儘管進食過程中所發出的聲音也來自於空氣的振動,但是這種聲音被公認為不雅和非禮。我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