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2/2 頁)
舟。&rdo;見李治在樹下小憩,就說:&ldo;木要以墨繩為準才能正直,君要能夠接受勸諫才會聖明。&rdo;李治每次聽了這樣的話,都會馬上畢恭畢敬地肅立,然後感激父皇的教誨,表示一定&ldo;銘記在心&rdo;、&ldo;永誌不忘&rdo;。太宗晚年還親自撰寫《帝範》十二篇賜給李治,從《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戒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等方面總結自己,對李治循循善誘,要他明晰修身治國安危興廢的帝王之道。
貞觀二十年(646)三月,太宗親徵高麗的大軍返回長安。由於太宗病體虛弱,需要靜養,政務暫由太子代理。然而在太宗晚年,皇太子李治的主要工作是照看他父親的身體。太宗這次臥病以來,在他的寢殿側安置了一處院落,讓太子李治居住。李治在父皇的寢宮外陪住了不少時日。就是這個時候,他和同樣侍奉父皇的才人武則天有了私情。這是後話。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52歲的一代英主長逝在終南山的翠微宮。六月一日,22歲的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即大赦天下。
命運似乎註定要考驗這位&ldo;仁孝&rdo;的新君。高宗即位當年的八月,就在他安葬太宗於昭陵的始建於永徽四年(653)的南昌滕王閣(民國初年)
時候,河東地區發生強烈地震,晉州尤其嚴重,房屋倒塌,一次致死者5000人。這一年,天下諸州,水旱相繼,關輔之地,又遇蝗災,而且,晉州地震竟然持續了二年多。這的確給以新君即位的高宗李治出了大大的難題,更何況李治還是曾經以晉王的封爵升任儲君而得天下的。就當時的價值觀念與政治理念,這自然會給剛剛當國的高宗帶來極大的壓力。他除了&ldo;詔遣使存問,給復二年,壓死者賜絹三匹&rdo;,妥善安置善後以外,第二年(650)五月,他還就此事在朝廷上公開與群臣交流,並表示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ldo;朕初登大位,因政教不明,遂使晉州之地屢屢發生地震。這是由賞罰失中、政道乖方所致。卿等宜各進封事,極言得失,以匡不逮。&rdo;新君即位後的丰采在不經意當中顯示出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