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3 頁)
托勒密擔任館長的埃及亞歷山大港圖書館,收藏大量的古代圖籍和手稿10。因此,他得以參閱古代原始檔案,繪製他那幅北方地圖。他使用的藍本地圖,至少有一幅很可能是在公元前10000年左右繪成,因為在他那北方地圖上,不但呈現當時普遍存在的冰山,也描繪出&ot;湖泊……具有今天湖泊的形狀,以及跟冰川非常相似的溪流……從冰山流注到湖泊中&ot;11。
眾所周知,在托勒密繪製北方地圖的時候‐‐歷史上的羅馬帝國時代‐‐西方人根本不知道歐洲北部曾經存在過&ot;冰河時代&ot;。15世紀,托勒密地圖被發現時,也還沒有人知道這個史實。人們實在很難想像,托勒密地圖上的殘餘冰山和其他地理特徵,曾經被歐洲文明之前的任何文明勘探、測繪過。
托勒密地圖蘊含的意義非常明顯。意義同樣明顯的,是耶胡迪&iddot;伊賓&iddot;班札拉(lehudi ibn ben zara)於1487年繪製的&ot;航海圖&ot;(portolano)。這幅歐洲和北非地圖所依據的藍本,可能比托勒密的更為古老,因為它顯示冰山存在於比瑞典更南的地區(約莫和英格蘭同一緯度),而它所描繪的地中海、亞得裡亞海和愛琴海,顯然是歐洲冰層消融之前的面貌。當然,那時的海平面比今天低得多。我們發現,這幅地圖上的愛琴海,擁有比今天多得多的島嶼。乍看之下,這個現象頗令人納悶,但仔細一想,我們就不難找出原因:班扎拉使用的原始地圖,是在1萬或12萬年前繪製成的;當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時,愛琴海許多島嶼就被上升的海水淹沒,從此消失無蹤。
再一次,我們似乎又看到一個消失的文明遺留下的&ot;指紋&ot;‐‐這個神秘的文明,曾經產生過一批傑出的製圖家,對世界許多地區進行精確詳盡的勘探和測繪。
從事這樣的工作,又該具備哪一些科技和哪一種文化呢?
第3章 消失的科技文明
上文提到,1569年的麥卡脫世界地圖,對遠古時代尚未被冰層覆蓋的南極洲海岸,描繪得相當精確。有趣的是,對另一個地區‐‐南美洲西海岸‐‐的描繪,這幅地圖卻遠不及麥卡脫早些時畫的另一幅地圖(繪於1538年)精確。
原因可能是:這位16世紀地理學家繪製前一幅地圖,根據的是古老的藍本;畫後一幅地圖,他則依賴第一批前往南美洲西部的西班牙探險家的觀察和測量。由於這些探險家帶回歐洲的是&ot;最新&ot;的資訊,麥卡脫在繪製地圖時,不得不充分加以利用。結果,他的作品在精確度上大不如前‐‐畢竟,在1569年的時候,歐洲還沒有能夠判定經度的精密儀器,而遠古時代的製圖家,卻顯然使用過這類儀器。他們繪製的地圖被麥卡脫當作藍本,製作他那幅1538年世界地圖。
發現經度
我們不妨先探討一下&ot;經度&ot;(longitude)的問題。所謂經度,指的是本初子午線(pri ridian)以東或以西的距離度數。目前國際公認的本初子午線,是一條虛構的曲線,從北極一直畫到南極,穿過倫敦格林威治村的英國皇家天文臺。因此,在經度上格林威治是零度,美國紐約市位於西經74度左右,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則大約是在東經150度的位置。
這兒,我們不必詳細討論如何精確判定地球表面任何一個地點的經度。我們關心的並不是技術細節,而是人類如何增進對經度的瞭解,如何逐漸解開經度之謎的&ot;歷史事實&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