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2/2 頁)
,大聲轉達了周總理、葉劍英的祝賀。
1967年6月17日11時,父親乘飛機趕回馬蘭機場,向執行任務的機組人員表示感謝、慰問和祝賀,並同他們合影留念。
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氫彈爆炸,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我國只用了兩年零8個月,以最快的速度,趕在法國之前,完成了從原子彈到氫彈這兩個發展階段的跨越。
回去的路上,有人向父親說出了上述時間表。父親自豪地對身邊的人說:&ldo;中國人民是有志氣的,我們的科學家該有多好啊!&rdo;
父親主持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右為張震寰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美國1952年爆炸的是一個65噸重、三層樓高的氫彈裝置;蘇聯1953年爆炸的第一顆氫彈雖能用飛機空投,但爆炸威力只有40萬噸。而中國第一次氫彈試驗,便成功地實現了體積較小、重量較輕、聚變比較高的百萬噸級氫彈的預期目標。它再一次證明,外國人能辦到的事,中國人也一定能夠辦到,而且能夠辦得更好。
氫彈爆炸後不久,毛澤東高興地說:&ldo;兩年零八個月搞出氫彈,我們現在在世界上已是第四位。我們搞原子彈、飛彈有很大成績,這是赫魯雪夫幫忙的結果,撤走專家,逼我們走自己的路,要發給他一個一噸重的勳章。&rdo;
我手頭的一份資料表明:我國在突破原子彈和氫彈以後,很快又掌握了中子彈技術。美國和蘇聯先後做了上千次核試驗,法國也做了200多次核試驗,我國總共只做了45次,但我國核武器的技術水平並不低。我國核試驗的成功率和效費比,在世界上是最高的。 三百萬噸,夠了!夠了!(3) 連載:山高水長 作者:聶力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氫彈炸響兩天之後,父親乘飛機回北京。在馬蘭機場,他站在飛機的舷梯上,面對前來送行的兩派群眾,語重心長地說:&ldo;你們過去試驗的是原子彈,是&l;裂變&r;產生的威力。這次試驗的是氫彈,是&l;聚變&r;產生的威力。希望你們團結起來,像&l;聚變&r;一樣,把基地的各項工作搞好!&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